科学前沿
- 09-082021
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提高难治性结直肠癌疗效,延长生存期,优化治疗策略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汇报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REGOTORI研究。作为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免疫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在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峰主任医师、何明明主治医师、姚逸尘博士和赵霞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 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时,呈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控的09-022021- 09-022021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STUPP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6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召开“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STUPP方案对比标准STUPP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启动会。中肿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的专家参加了本次启动会议,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在线上参会。会议由研究项目PI中肿神经外科陈忠平教授主持。 启动会现场 陈忠平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GBM治疗的现状与不足,同时向参会专家说明了本研究项目的先进性及重要临床意义。目前,GBM的治疗多参照标准STUPP方案(术后替莫唑胺胶囊同步放化疗加替莫唑胺胶囊化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中位PFS为6.908-092021- 08-052021
赵明教授课题组对晚期肝癌靶免联合的机制及耐药后治疗提出新探索近年来,不可切除肝癌(简称uHCC)的重要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取得明显进步,系统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丰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免联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贝伐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A+T)以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K+L“可乐”组合)都显著延长了uHCC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部分患者因药物耐受、应用禁忌症、静脉注射风险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无法接受靶免联合治疗中的免疫治疗环节,单用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程度有限。因此,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在肿瘤微环境(简称TME)中的机制,并从中寻找可替代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目前,针对uHCC的多07-062021
张力团队这项研究证实可延长晚期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2021年5月21日,由中肿牵头联合多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胸部肿瘤学知名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在线发表题为《阿帕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CTIVE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文章链接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共同牵头,联合全国31家医疗单位,开展了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肺癌是我国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40%的肺癌确诊时已是晚期,06-182021- 06-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