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帅教授团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新靶标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将为抗肿瘤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帅教授团队通过shRNA文库联合二代测序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候选治疗靶标,并于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报道了DKC1基因的相关研究成果。          DKC1属于假尿嘧啶合成酶家族,催化RNA发生假尿嘧啶(ψ)修饰。DKC1同时也是端粒酶复合物的亚基,其基因突变会导致先天性角化不良,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目前尚未知晓。研究团队发现DKC1的表达水平在结直
    03-29
    2021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肿瘤内异质性或将成为肺癌免疫治疗另一重要标志物
         2021年 2月23日,肿瘤学期刊《分子肿瘤》( 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肿瘤内异质性(ITH)可作为肺癌接受抗PD-1/PD-L1单抗治疗的预测生物标志物。这是首个基于单点取样方法证明中国人群肺癌瘤内异质性与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研究。       肿瘤学期刊《分子肿瘤》( Molecular Cancer)在线发表张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过去十年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免疫治疗也存在有效人群占比不高、耐药、超进展等问题,只有约 2
    03-29
    2021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曾维安团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刘先国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晓龙团队揭示热伤害感受调控机制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热、机械或化学刺激都可以使机体产生疼痛感觉和逃避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受伤害。目前认为不同类型的刺激能激活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不同的离子通道,将刺激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把这些信号传递到大脑,使机体感知不同的感觉。   2021年3月3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麻醉科曾维安团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刘先国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晓龙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题为“ATF4 selectively regulates heat nociception and contributes to kinesin-mediated
    03-29
    2021
  • 我中心张星教授团队研究出软组织肉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新方案
         软组织肉瘤是起源于间充质组织的一组异质性恶性肿瘤。转移性肉瘤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细胞毒药物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然而,其预后仍然很差,仅有15-18%的患者达到了客观疗效,中位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16个月。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抗体目前在多种实体肿瘤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取得了惊喜的疗效,然而SARC028研究和其它一些早期研究结果则显示,除了一些特定的亚型如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对于PD-1抗体较为敏感,其他亚型的肉瘤对PD-1抗体尚无反应。随着PD-1抗体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多,在软组
    03-29
    2021
  • 血液肿瘤国际风险预后系统的精准优化系列研究
      导读:   血液肿瘤是实施精准治疗的重要瘤种,也是首次实现靶向治疗(砷、维甲酸、伊马替尼等)且部分血液肿瘤类型已经达到治愈或者接近治愈的肿瘤,这一切都归功于精准的分层和合适的靶点选择等等。我们选择目前仍认为是不可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和治疗效果欠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研究,探讨免疫及代谢等可能影响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后分层优化的可能性,以及寻找可能的新靶点。我院血液肿瘤科梁洋教授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在本专业重要刊物连续发文,阐述骨髓微环境对于血液肿瘤预后分层的作用及可能的治疗新靶点。 第一项研究: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以代谢微环境为切入点,关注其是否可以
    03-22
    2021
  • 2020年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分子机制、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与资源管理、肿瘤分子分型、抗肿瘤新药、肿瘤生物治疗。   为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充分利用本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促进实验室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提高研究水平,现发布实验室2020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     一、主要资助领域与方向   1.肿瘤发病机制研究 癌变过程中关键分子的基因结构、表达调控与肿瘤的早期诊断研究,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增殖、侵袭、分化、凋亡、自噬等信号转导调控网络研究,肿瘤基
    03-1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