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
- 2024年度中肿科技创新年鉴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站在新甲子元年的历史节点,中肿不忘“征服癌症,造福人类”初心使命,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肿瘤中心。过去一年,全体中肿人守正创新,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份属于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华章。02-282025
- 肺癌靶向耐药治疗迎来“中国方案”,张力、方文峰团队成果登顶NEJM2025年10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方文峰、杨云鹏团队牵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OptiTROP-Lung04,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10-272025
- 革新宫颈癌百年手术标准,刘继红、涂画团队研究成果成为NEJM首篇中国肿瘤外科原创论著2025年10月16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正式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刘继红、涂画团队的重磅研究成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宫颈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这项突破性研究有望重塑沿用一个世纪的宫颈癌手术标准,开启精准手术治疗新纪元。10-212025
- 中肿谭静、黄慧强团队攻克淋巴瘤免疫耐药难题!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生机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谭静联合黄慧强团队在Cancer Discovery发表了题为“DNMT抑制剂通过触发病毒拟态反应增强PD-1免疫疗法治疗难治复发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的文章10-162025
- Cancer Cell封面发表,中国创新双免疗法改变结肠癌治疗策略2025年10月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1b期临床研究(NCT05890742)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系统评估了信达生物伊匹木单抗N01(IBI310)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比PD-1单药,在局部进展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结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首次以高水平的循证证据验证中国双免方案可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达78.4%,在中位随访21.4个月内无患者复发,安全耐受,为优化该类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10-142025
- 挑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瓶颈!刘慧、张力、夏良平团队提出联合治疗新方案由刘慧教授、张力教授与夏良平教授共同牵头的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并序贯精确大分割同期放化疗及纳武利尤单抗巩固治疗的II期随机试验(CA209-7AL研究),近日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10-092025
- 李斌奎团队揭示肝癌免疫治疗抵抗新机制2025年9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李斌奎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USP14-mediated metabolic competition impairs CD8+ T cell immunosurveill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4是肝癌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调控基因,可作为预测肝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和克服肝癌免疫治疗耐药的潜在治疗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对提升肝癌免疫治疗的疗效、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及推进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迅猛发展为肝癌治疗09-232025
- 中肿牵头绘制脑癌精准图谱,免疫治疗响应人群首获鉴定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医疗科研机构,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了题为“东亚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基因组和免疫组学图谱绘制与分析”的研究成果(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该研究纳入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东亚胶质母细胞瘤(GBM)样本队列(共367例),首次系统揭示了东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特有的分子图谱,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精准诊疗突破提供了全新思路与科学依据。09-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