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
- 2024年度中肿科技创新年鉴时间的书页次第掀开,站在新甲子元年的历史节点,中肿不忘“征服癌症,造福人类”初心使命,奋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肿瘤中心。过去一年,全体中肿人守正创新,勇于担当,敢于突破,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份属于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华章。02-282025
- 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领衔制定鼻咽癌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北京时间9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以及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牵头,联合全球17个国家/地区50位顶尖专家,共同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分为原发灶与颈部两篇,同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将为全球鼻咽癌患者带来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09-022025
- 三登顶刊!张力团队肺癌联合疗法疗实现新突破继2025年4月在《自然·医学》发布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数据,以及6月5日在《英国医学杂志》公布OptiTROP-Lung03研究更新结果后,张力团队最近第三次以“中国方案”亮相国际顶刊。08-292025
- 精准“导航”鼻咽癌治疗!夏云飞团队提出鼻咽癌CNG分期新标准2025年7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云飞团队在放疗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绿皮杂志(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发表了基于第7版TNM分期改良的CNG分期系统(Collaborativ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up Staging)。该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证实,在调强放疗时代,CNG分期相较于第7版或第8版TNM分期,能更精准区分患者生存差异,并与EBV DNA完美契合。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综合治疗的进步,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沿用多年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08-282025
- 优化直肠癌放化疗方案,中肿新研究让保肛不再是难题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卢震海、张荣欣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Medcomm》发表了题为“SONCAR研究短期结果: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优化新辅助放化疗方案的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历时10年,系统揭示了4周期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盆腔放疗能够增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病理或临床完全缓解率,同时不良反应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2031939)。2014-2020年共556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至两组(各278例),最终形成改良意向治疗人群(mITT)536例(试验组269例,对照组267例)。两组均接受盆腔放疗5008-252025
- JAMA发表!马骏、孙颖团队最新研究有望重塑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2025年8月2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孙颖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鼻咽癌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以“特瑞普利单抗与去同期顺铂联合疗法治疗鼻咽癌08-222025
- 张力、方文峰团队针对这类肺癌患者提出“五药方案”,突破EGFR-TKI耐药生存瓶颈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张力教授、方文峰教授团队针对“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开展了一项大型网络分析研究,并更新了“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QL1706)联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五药方案的长期随访结果。07-312025
- 曾木圣、孙聪团队发现首个EBV感染上皮细胞的宿主决定性受体DSC22025年7月25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孙聪团队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张华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桥粒芯糖蛋白2是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主导进入受体”的研究成果07-2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