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
  • 肾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肾组织发生了什么改变?这项研究带来答案
           2022年1月,泌尿外科顶级杂志European Urology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志凌副主任医师团队的研究成果“肾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肾组织发生了什么改变?”        肾部分切除术是小肾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因为肾部分切除术能够保留患侧肾脏,可以更好地保留肾功能。但肾部分切除术中通常需要夹闭肾动脉以减少出血、保证术野清晰,而术中夹闭肾动脉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小鼠模型中,夹闭肾动脉21分钟,12个月后肾脏发生严重纤维化。但在人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平均夹闭肾动脉25分钟),是否对肾脏的远期形态和功能有影响,目前尚不清
    02-10
    2022
  • 中肿专家首次提出低危鼻咽癌患者的等效低毒方案!
           福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团队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基于血浆EBV DNA可有效筛选低危的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对该部分患者,两疗程顺铂同期放化疗的疗效与三疗程相当,且毒副作用明显减少,患者长期生活质量提高。该研究为鼻咽癌治疗领域的首个针对低危患者的降剂量研究,为血浆EBV DNA指导的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近日,全球肿瘤治疗领域权威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了这项低危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降剂量的II期随机临床研究。       此项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02-10
    2022
  • 明显改善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赵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JCO发表
    摘要:为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近日,全球癌症治疗领域权威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44.544),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赵明教授团队的一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领域的III期临床研究(FOHAIC-1)。       该研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基于介入技术的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HAIC-FO)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要显著优于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同时首次在基因水平上探索开发出HAIC-FO疗效预测模型,填补了我国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领域和分子模型疗效预测领
    12-16
    2021
  • 牟永告教授牵头的国内首个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指南发布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的综合治疗有哪些手段?肺癌脑转移后的诊疗规范是什么?乳腺癌脑转移后有药物治疗吗?......近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牵头制订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指南正式发布,以促进脑转移肿瘤规范化诊治,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但目前其诊疗多依据原发病灶的诊疗模式,治疗方案的制定涉及放疗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原发肿瘤手术科室等多个部门,缺乏权威专家一致认可的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诊疗指引,且目前没有关注各大瘤种脑转移的指南性指导意见。因此患者经常彷徨无助,不知下一步该去哪个科室就诊合适。       中
    10-2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