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
- 09-162021
- 徐瑞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生存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牵头,联合四川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60家单位,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型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ESCORT-1st),创新了国产免疫药物卡瑞丽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食管鳞癌一线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美国当地时间2021年9月14日,该研究全文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骆卉妍副主任医师为第09-152021
- 09-082021
- 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提高难治性结直肠癌疗效,延长生存期,优化治疗策略在202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汇报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REGOTORI研究。作为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的免疫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治疗(瑞戈非尼)在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徐瑞华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峰主任医师、何明明主治医师、姚逸尘博士和赵霞博士后为共同第一作者。 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瑞戈非尼用于微卫星稳定或低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时,呈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控的09-022021
- 09-022021
-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STUPP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6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召开“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STUPP方案对比标准STUPP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启动会。中肿神经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的专家参加了本次启动会议,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在线上参会。会议由研究项目PI中肿神经外科陈忠平教授主持。 启动会现场 陈忠平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GBM治疗的现状与不足,同时向参会专家说明了本研究项目的先进性及重要临床意义。目前,GBM的治疗多参照标准STUPP方案(术后替莫唑胺胶囊同步放化疗加替莫唑胺胶囊化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中位PFS为6.908-092021
- 08-052021
- 赵明教授课题组对晚期肝癌靶免联合的机制及耐药后治疗提出新探索近年来,不可切除肝癌(简称uHCC)的重要的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取得明显进步,系统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丰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免联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贝伐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A+T)以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K+L“可乐”组合)都显著延长了uHCC患者的生存时间。然而,部分患者因药物耐受、应用禁忌症、静脉注射风险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无法接受靶免联合治疗中的免疫治疗环节,单用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程度有限。因此,深入研究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在肿瘤微环境(简称TME)中的机制,并从中寻找可替代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目前,针对uHCC的多07-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