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典型医案

2023-06-12

患者姓名:崔**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7.6

就诊日期: 2023.6.6

复诊

发病节气:夏季

主诉:食管鳞癌

现病史:患者2022年7月出现吞咽梗阻感,胸骨后疼痛,时有加重,口吐白色黏痰,晨起甚。遂前往当地医院消化科行电子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段占位,病变长度约6cm,病理结果提示鳞癌。后于某肿瘤医院行手术及化疗。2023年3月复查颈胸部提示吻合口处局部复发。患者不愿接受进一步西医治疗,遂前来我院门诊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质红、 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食管鳞癌

 辨证分型:脾肾亏虚,痰瘀内阻

症状:吞咽梗阻感明显,食入即吐,恶心,口干口苦,间断口吐白色黏涎,乏力明显,胸背部有疼痛,语声低微,消瘦,小便可,大便无特殊。

舌质:淡胖 舌苔:微腻 脉:细

西医诊断:食管鳞癌

   法:健脾补肾,化痰祛瘀。

   方:    

生黄芪15g 炒白术15g 太子参15g红景天12g 天 冬15g 麦 冬15g郁 金10g 威灵仙15g 莪 术15g鸡血藤15g

煎服法:14剂,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诉仍感乏力,胸背部疼痛减轻,黏涎较前有所减少,吞咽时仍有梗阻感,偶有呕吐,舌淡胖,苔白润,脉弱。上方加大生黄芪用量至30g,加姜半夏9g、旋覆花12g、代赭石15g。

后随证加减,正气逐渐恢复,又加入胆南星、蒲公英、急性子等祛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品。4个疗程后患者乏力、疼痛、口吐黏涎症状明显减轻,体重增加2.5kg。距初诊3个月后复查颈胸部提示食管中段壁全周性增厚,局部可见复发灶,部分病灶较前略有减小,未见其他转移灶。建议患者每3个月复查一次颈胸部CT,结果提示复发灶有缩小趋势。

 

心得体会:

患者就诊时术后局部病灶复发,由于长期吞咽梗阻感、食入即吐,已多日未进食,故患者乏力明显、语声低微,原因在于脾胃损伤,不能纳食,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身体;患者属老年,肾精渐衰,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俱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

 

食管癌食入即吐的根本原因在于痰瘀阻滞,互结成块,阻隔食物通过,故吐出,而另一方面因食管癌与胃气所系,胃气本主降,现因机体平衡失调,而至胃气不降反升,故出现食入即吐的症状。肾阳亏虚,脾胃运化功能减低,导致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随上逆胃气一同而出,故见口吐黏涎。故辨证为脾肾两虚、痰瘀内阻。

 

在治疗方面以补肾健脾,以生黄芪、太子参、白术健运脾气,滋养肺胃阴,同时可益气祛湿;山药健脾益肾;天冬、麦冬养阴润燥,补肺肾阴;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旋覆花、代赭石降逆胃气;红景天、莪术活血化瘀,补气健脾;郁金、威灵仙行气止痛;加入藤梨根、半枝莲清热解毒,抗肿瘤;结合患者体质较弱的情况,用姜半夏、陈皮等化痰散结药物,但并未使用攻伐之品。后续治疗中,患者正气逐渐恢复,故逐渐加入胆南星、蒲公英、急性子等祛痰瘀散结之品,以消除局部瘤灶。痰瘀阻滞,妨碍气血、津液正常代谢,不能下润于肠道,如造成大便燥结的后果,可加生白术、肉苁蓉、柏子仁以润燥通便。同时,在治疗晚期食管癌方面,注重“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在补虚祛瘤基础上,加以旋覆花、代赭石、浙贝母、海螵蛸等降逆止呕、制酸之品以改善症状。可以看出晚期食管癌患者通过系统中医药调理过后,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存活时间延长。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案例可以看出,晚期食管癌患者以脾肾亏虚为本,夹有痰瘀内阻, 故在治疗上用以补益脾肾、化痰祛瘀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案例通过中医药内治法祛除局部瘤灶,并防止肿瘤灶进一步恶化及转移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从而起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名: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