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曾**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86.01.15 |
就诊日期: 2023.3.6 |
复诊 |
发病节气:春季 |
主诉:右乳癌术后16天。 |
||
现病史:患者1月前体检发现右乳肿物,无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症,2023-02-18外院行右乳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3级, IHC : ER (30%+) PR (30%+) HER -2(3+) KI -67(70%),淋巴结未见转移(02)。 现症见:咽干,喉中有痰,胃纳可,近期睡眠欠佳,二便调。 |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右乳可见一个长约1cm手术伤口,无渗血渗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
||
辅助检查:2023-2-14复查乳腺超声提示:左右侧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残余右侧乳腺12点钟疤痕深面片状低回声区,考虑术后改变(BI-RADS 分类:3)。右侧腋窝腋下组淋巴结,考虑反应性淋巴结。左侧乳腺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BI-RADS 分类:1)。左侧腋窝、双侧胸廓内动脉旁、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区未见明确异常淋巴结回声。 |
||
中医诊断:乳腺癌 |
||
证候诊断:肝郁脾虚,痰热内蕴 |
||
西医诊断:右乳腺癌(T1N1M0 ⅠA期,Lumina B型) |
||
治 法:疏肝健脾、清热化痰 |
||
处 方: 太子参15g 柴胡15g 白芍15g 茯苓15g 白术15g 红芪20g 陈皮6g 合欢皮20g 首乌藤20g 郁金12g 桑椹15g 炙甘草10 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复诊:两周后复诊患者睡眠好转,咽干症状好转。 |
||
心得体会: 中医认为乳腺癌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肾有关。在正气亏虚基础上,加之邪毒外袭、所愿不遂或饮食失调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痰浊、邪毒互结于乳中而发病。治疗时辨明正虚邪实性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等情况,首先辨别正虚是属于气虚、血虚、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还是肝肾亏虚。同时兼有热毒、瘀滞、痰湿等实邪证候。本例患者初诊时分期为早期,历经手术治疗,现患者肝郁脾虚,痰热内扰,心神不宁则睡眠不佳;咽喉有痰,舌红,苔薄黄提示痰热内蕴。方中以太子参、北柴胡、白芍、茯苓、白术疏肝健脾,陈皮、郁金清热化痰,合欢皮、首乌藤解郁安神,桑椹滋补肾阴,诸药共奏疏肝健脾、化痰安神之功。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及乳腺的经络分布,乳腺癌的发病部位虽然在乳房,与肝、脾、肾有关。肝郁脾虚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逍遥散是常用方剂。在治疗时应把握肝郁脾虚这一病机,根据治疗阶段,抗肿瘤药物治疗情况,有针对性进行中医辨证治。同时,还应条畅情志,加强情绪疏导。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