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尹* |
性别:男 |
年龄:27岁 |
就诊日期: 2022.10.18 |
初诊 |
发病节气:秋季 |
主诉:Burkitt淋巴瘤4程化疗后1月。 |
||
现病史:Burkitt淋巴瘤4程化疗后1月,化疗期间出现2度骨髓抑制及1度胃肠道反应,近2日出现头面部皮肤带状疱疹,疼痛明显,大便偏干,夜间口干明显,少许干咳。余胃纳可,睡眠一般,小便正常。 |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 |
||
辅助检查:无。 |
||
中医诊断:1.蛇串疮 2.Burkitt淋巴瘤 |
||
证候诊断:脾胃虚弱,正气受损,湿毒内蕴 |
||
西医诊断:1.Burkitt淋巴瘤 2.带状疱疹 |
||
治 法:清热解毒,行气止痛 |
||
处 方:丹皮15 赤芍15 生地15 野菊护 15 板蓝根25 黄芩15 蒲公英15 紫花地丁15 三七粉(冲)3 两面针 30 火麻仁30甘草5 7剂,日一剂,水煎服。 |
||
复诊:疼痛较前好转,继续守上方7剂。 |
||
心得体会: 青年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化疗损伤脾胃,正气不足则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受外来病毒侵袭,年轻即罹患肿瘤致情志受创,肝郁可化火,忧思进一步伤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停,内外夹攻,则湿热火毒熏蒸皮肤而发疹。治疗上丹皮、赤芍、生地清热凉血,野菊花、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三七粉、两面针为活血止痛要药,止痛效果好,火麻仁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化疗期间出现带状疱疹,主要由于化疗损伤人体正气,无力抗邪,邪毒内侵所致,加之患者患病后情志不遂,化疗药物所致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治疗时除顾护正气外,还应使用清利湿热,解毒止痛之品。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