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典型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王** |
性别:男 |
年龄:60岁 |
就诊日期: 2022.10.13 |
复诊 |
发病节气:秋季 |
主诉:喉癌同期放化疗后3+年。 |
||
现病史:患者因“反复声嘶2年余”于2020年12月10日在外院行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病变待查,会厌喉面病变待查”,活检病理为“右声带粘膜鳞状上皮重度增生,局部已呈原位癌”。2020年12月16日行全麻下经支撑喉镜二氧化碳激光喉癌切除术。其后行同期放化疗(具体剂量不详),2022年7月复查喉镜提示:梨状窝溃疡白斑。其后定期于门诊服中药治疗。 7月11日首诊:咳嗽咳黄痰,咽喉不适,PE:舌质红隐瘀,苔黄腻,脉细. |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质红、 苔薄白,脉细。 |
||
辅助检查:2022年7月复查喉镜提示:梨状窝溃疡白斑。 |
||
中医诊断:喉痹 |
||
证候诊断:痰热壅肺、瘀毒内结 |
||
西医诊断:喉癌放化疗后 |
||
治 法: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
||
处 方: 牡丹皮15g赤芍15g夏枯草20g桑叶15g 菊花15g 陈皮6g 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蒲公英15g紫菀15g前胡15g甘草5g 每日一剂,煎煮(复渣)口服,连服21剂 |
||
8月22日二诊:仍诉咳嗽咳痰,痰中偶有血丝,咽喉不适较前好转。舌边尖稍红,苔黄腻,脉细。 证候诊断:风热犯肺,心火上炎 治 法:宣肺化痰,清心泻火 处方:防风 15桑叶15 杏仁15 浙贝15 紫菀15 前胡15 瓜蒌皮15 枇杷叶15 灯芯草2 车前草30 白茅根30 甘草5 每日一剂,煎煮(复渣)口服,连服21剂 |
||
2022年10月13日三诊: 诉咳嗽咳白痰,1周前香港复查喉镜示:梨状窝溃疡明显好转,白斑消失。舌淡红见隐瘀,苔黄,脉细 证候诊断:痰瘀互结,肺燥阴虚 治 法:清热凉血,滋阴润肺 处 方:牡丹皮15g赤芍15g生地黄15g麦冬15g 天冬15g北沙参30g 知母15g夏枯草20g 桑叶15g菊花15g蒲公英15g甘草5g 每日一剂,煎煮(复渣)口服,连服21剂 |
||
心得体会: 本病属于中医“喉瘤”、“喉菌”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过食炙煿,肺经受热、痰凝气滞、瘀壅咽喉而成。该例为老年男性,喉癌综合治疗后3年,近半年复查发现梨状窝溃疡并白斑形成,咽喉不适,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丝,舌质红,苔黄腻,外科诊断拟为肿瘤复发。首诊时痰热壅肺表现明显,治疗上予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清血分热,夏桑菊饮疏风清热,紫菀、前胡化痰,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肿瘤,3周后咽喉不适较前明显好转,但仍有咳嗽咳痰,偶有痰中血丝,舌尖红,予调整处方以清肺热、宣肺化痰为主,兼以清心火,白茅根对肺热咳嗽引起的痰中带血丝效果较好,三诊时患者梨状窝溃疡较前好转,白斑消失,治疗见效,舌质淡红见瘀斑,继续予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入秋时节,容易津伤肺燥,除了用夏桑菊疏风清热外,注意予生地、麦冬、天冬等滋阴润肺。 签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喉癌为常见的肿瘤之一,目前治疗仍以西医为主,但手术、放化疗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及后遗症,中药联合治疗具有增效减毒之功,维持巩固治疗能减少复发转移。 喉癌辨证,常见为肺胃热盛、肝郁热结、痰瘀互结、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等证。治疗时以清热解毒、养阴润燥、利咽生津,活血散结为主要治则。 该例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白斑,拟复发或癌前病变,治疗时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清热解毒、散结利咽养阴润燥为治则,取得良效。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