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朱** |
性别:女 |
年龄:42岁 |
就诊日期: 2023.09.10 |
复诊 |
发病节气:冬季 |
主诉:宫颈癌综合治疗后5月余 |
||
现病史: 2022-11月患者因"接触性阴道出血半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阴道镜下宫(宫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2023-01-26行胸腹盆 CT :宫颈软组织肿块,符合宫颈癌。双侧骼总、骼内血管旁、左侧骼外血管旁及腹主动脉下段旁多发淋巴结,性质待定,建议随诊复查。左侧附件区囊性灶,卵巢囊肿可能。盆腔少量积液。肝S3致密影,考虑肝内胆管结石。左肾小囊肿。胸部未见明确异常。我院妇科诊断为宫颈鳞癌IB1期,于2023-01-31行经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双侧输卵管切除癌,累及宫颈及宫体下段深肌层(>1/2肌层),未累及阴道穹窿;可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悬吊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镜检为宫颈中至低分化鳞状细胞12/24见癌转移:右骼总淋巴结2/2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右骼内淋巴结3/3见鳞状未见明确神经束侵犯;宫旁及阴道切缘未见癌。双侧输卵管未见癌。盆腔淋巴结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外脂肪结缔组织中见鳞状细胞癌浸润,并可见脉管内癌栓;右闭孔淋巴结3/7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可见脉管内癌栓;左髂总淋巴结1枚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左骼外上淋巴结3/4见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外脂肪结缔组织中见鳞状细胞癌浸润,并可见脉管内癌栓;左闭孔淋巴结1枚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免疫组化:CK5/6(+),P63(+),P40(+)。术后予补充放疗25次,结束于4-17。术后行 TP 方案化疗4程。 |
||
既往史:无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 |
||
辅助检查:2023-01-26行胸腹盆 CT :宫颈软组织肿块,符合宫颈癌。双侧骼总、骼内血管旁、左侧骼外血管旁及腹主动脉下段旁多发淋巴结,性质待定,建议随诊复查。左侧附件区囊性灶,卵巢囊肿可能。盆腔少量积液。肝S3致密影,考虑肝内胆管结石。左肾小囊肿。胸部未见明确异常。 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胀,余可。 |
||
中医诊断:宫颈鳞癌Ib1期术后 |
||
证候诊断:脾胃不和 |
||
西医诊断:宫颈鳞癌Ib1期术后 |
||
治 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
||
处 方: 陈皮10 法夏10 太子参15 白术15 茯苓12 竹茹10 鸡内金10 枸杞子15 砂仁10 甘草5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复诊:复诊后患者恶心、呕吐好转,食欲改善。 |
||
心得体会: 脾胃不和是指脾胃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这些脾胃功能的对立统一失调。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不节、过度思虑、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泄泻、口味异常、便秘等症状。治疗脾胃不和的原则是调和脾胃,开胃醒脾,和中理气、养益脾胃。具体如下:1. 理气开胃:使用理气化痰的药物,如香附、陈皮、半夏等,以促进胃肠气机的畅通,改善胃脘胀满、嗳气等症状。2. 和中调气:选用具有和中理气作用的药物,如苍术、砂仁、山楂等,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3. 养胃润燥:对于口干、便秘等症状,可采用养胃润燥的药物,如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有助于润肠通便。本病例患者因化疗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中医观点中“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意思是,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脾与胃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脾为太阴,其气易虚,虚则有寒;胃为阳明,受邪易实,实则易热。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的平衡。在治疗过程中,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十分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