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陈**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53.8.5 |
就诊日期:2022.10.15 |
初诊 |
发病节气:秋季 |
主诉:发现宫颈肿物2月余。 |
||
现病史:患者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0余天”于2015年1月15日在我院行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肿物,病理活检示:宫颈乳头状鳞癌。盆腔MRI示:宫颈占位,考虑宫颈癌(ⅡA1期),后于2015年1月28日行放疗(50Gy/25F),1月29日~1月31日行化疗1程,方案为:力扑素180μg d1+奈达铂30μg d1-d3。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纳差、全身乏力,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病人不愿意再行化疗,要求中医药治疗。现症见:患者神疲乏力,口淡、不欲饮食,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大便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细重按无力。 |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 |
||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淡苔白,脉沉细重按无力。 |
||
中医诊断:癥瘕 |
||
证候诊断:脾肾阳虚 |
||
西医诊断:宫颈鳞癌(ⅡA1期) |
||
治 法:温阳利水 |
||
处 方: 茯苓 20g 芍药15g 白术15g 桂枝15g 淡附片 10g 麦芽15g 益母草20g 山药20g 燀桃仁15g 黄芪30g 党参20g 半枝莲30g 7剂,日一剂,煎煮至200ml,饭后温服。 |
||
心得体会:本病辨证为“脾肾阳虚”。缘患者年事已高,脾肾虚损,阳气不足,不能上承于口窍,故见神疲乏力、口淡;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阳虚则水湿不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故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脾失运化,故见不欲饮食;肾司二便,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故见大便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细为阳虚之脉。 患者辨病辨证属“癥瘕-脾肾阳虚”。脾肾阳虚,水湿泛滥,选用温阳利水之代表方——真武汤。本方以附子为君药,取其性味辛甘热,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专治一切沉寒痼冷之疾,《本经》载附子主:“温中,破症坚积聚,血瘕”,故为君药。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桃仁活血化瘀;益母草利水消肿兼活血化瘀;白术健脾燥湿;佐以桂枝温经通络,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麦芽亦为佐药,白芍防止附子燥热伤阴,麦芽健脾消食,改善胃纳。另加黄芪、党参、山药以健脾补肾。 签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以人为本,强调“胃气”、“脾肾”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肿瘤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治疗时尤重视“顾护胃气”,“和胃降逆”,祛邪逐瘤也不忘补中;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人体一切生理活动需要脾阳、肾阳之温煦,该患者初诊时颜面、下肢浮肿,小便清长,大便稀烂,为一派脾肾阳虚之象,当以健脾温肾法以治之,补肾固元,恢复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经中医药辨证治疗,患者精神健旺,生活质量提高,调整 “阴阳平衡”而达到“带瘤生存”目的。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