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典型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唐**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62.11.07 |
就诊日期: 2023.4.7 |
复诊 |
发病节气:春季 |
主诉:右肺腺癌3程化疗后1天。 |
||
现病史:患者2022年11月外院CT检查发现右肺中叶内侧结节(5mm),当时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2023年1月27日,患者出现胸闷不适,伴气短乏力,并间有发热,至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PET- CT检查,提示"右上肺周围型肺癌(11×7mm),伴双肺转移",并合并病毒性肺炎,当地医院予以抗病毒治疗后,发热缓解,但患者仍自觉胸闷不适,活动后气促,偶伴腰背部疼痛,我院门诊2023-2-6颈胸腹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部分实性结节(12×8mm),考虑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可能。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左下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待排,建议复查。右肾体积缩小,头颅MRI正常。超声支气管镜穿刺左下气管旁淋巴结,病理未找到癌细胞。肠镜提示直肠多发息肉。2023年2月13日入我院综合一区。2023-02-14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穿刺肺组织中见少量肺泡上皮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形态需鉴别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腺癌,穿刺组织取材局限,请结合临床。与病理科医生沟通病理倾向于肺腺癌。基因检测:BRAF p .V600_K601delinsE。入院肿瘤标志物:CA724 9.15U/ml,NSE 22.4NG/ml。于2023-2-23、2023-3-16行第1、2程培美曲塞+顺铂/卡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程后全面复查,肺部病灶CT 评估 SD(12×8mm),阴道口结节(11mm),转移瘤待排。2023-04-06行第3程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现症见:乏力,气短,胸部疼痛,少许咯血,胃纳不佳,大便不成型,小便调。 |
||
既往史: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右肺呼吸音减弱,心(-),腹(-)。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
||
辅助检查:2023-2-6我院颈胸腹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部分实性结节(12×8mm),考虑原发性周围型肺癌可能。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左下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待排,建议复查。右肾体积缩小,头颅MRI正常。超声支气管镜穿刺左下气管旁淋巴结,病理未找到癌细胞。肠镜提示直肠多发息肉。 2023-02-14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结果:穿刺肺组织中见少量肺泡上皮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形态需鉴别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与腺癌,穿刺组织取材局限,请结合临床。与病理科医生沟通病理倾向于肺腺癌。基因检测:BRAF p .V600_K601delinsE。 |
||
中医诊断:肺癌 |
||
证候诊断:肺脾气虚,痰湿蕴肺 |
||
西医诊断:1.右肺腺癌伴双肺转移(T1bN0M1a IV期 BRAF p .V600_ K突变)2.阴道结节待查(转移瘤待排) 3.右肾萎缩4.肾囊肿5.子宫肌瘤 |
||
治 法:健脾补肺、化痰止血 |
||
处 方: 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陈皮6g 干姜6g 鸡内金20g 麦芽30g 红芪20g 两面针30g 藕节30g 枸杞子15g 甘草5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复诊:痰减少,胸痛好转,乏力好转。 |
||
心得体会: 中医认为肺癌的病位在肺,病机以肺脾肾虚为主,与气、痰密切相关,证候多虚实夹杂,迁延难愈。本例患者初诊时分期为晚期,历经3次化疗,现患者乏力、气短说明肺气不足,大便不成型提示脾虚。少许血丝痰,提示痰湿蕴肺,血络受阻。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为肺脾气虚之舌脉象。方中以党参、红芪补益肺脾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陈皮、干姜温肺化痰;枸杞子滋补肾阴,两面针活血止痛;藕节收敛止血;诸药共奏健脾补肺、化痰止血之功。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脏腑气血不足、恶毒外侵或内生。肺癌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痰结。无论是正气内虚、脏腑失调、外邪侵肺、寒热过多,都经过肺气贲郁、痰积聚的病理过程;痰的产生与肺脾气虚、阴阳失调有关;因此,正虚是肺癌的病理基础。肺癌的治疗强调辨证论治,认为肺脾气虚贯穿肺癌的发病机制,而晚期肺癌则多为气阴两虚。辨证时注意结合患者西医治疗阶段,分阶段论治,本例患者已经3次化疗,治疗以补气健脾为主,兼以化痰。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