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典型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胡** |
性别:男 |
年龄:44岁 |
就诊日期: 2023.4.29 |
复诊 |
发病节气:春季 |
主诉:左肺腺癌,口服靶向治疗2月余 |
||
现病史:患者因"声音嘶哑1月"于当地医院行 CT 示:左前上纵膈肿物;左肺上叶前段结节;左肺下叶多发肺大泡。于广医一院就诊,行"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结合免疫组化及临床病史:考虑肺癌转移。免疫组化:癌细胞 TTF -1(+);CK7(+); NapsinA (+);P40(-);ck5/6(-); PSA (-); ALK (+);ROS1(-); C - Met (+++):P13K(+):ERCC1(+++);BRCA1(+);RRM1(+++); TS (+); b - tubulin -3疫细胞约8%+); BTK (肿瘤细胞约80%++,淋巴细胞约30%+++)。基因检测: ALK 融合突变。遂予2023-01-22开始口服克唑替尼。2023-02-23广医一院 CT :左上肺前段纵膈型肺癌(大小约24*15*44mm),可疑合并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上肺舌段结节,考虑炎性肉芽肿或肺内淋巴结可能性大建议随访排除转移;双肺肺炎;左肺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 目前患者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口苦,干咳;夜尿多,3-4次/晚,稀水样便,2-3次/日。舌质:淡红,舌苔:黄、裂纹,脉:细 |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质红、 苔薄白,见齿痕,脉细。 |
||
辅助检查:广医一院 CT :左上肺前段纵膈型肺癌(大小约24*15*44mm),可疑合并左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上肺舌段结节,考虑炎性肉芽肿或肺内淋巴结可能性大建议随访排除转移;双肺肺炎;左肺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 |
||
中医诊断:肺腺癌 |
||
证候诊断:脾气亏虚 |
||
西医诊断:肺腺癌靶向治疗中 |
||
治 法:健脾益气 |
||
处 方: 防风15g 太子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6g 藿香12g 神曲15g 鸡内金15g 麦芽30g 布渣叶12g 延胡18g 甘草5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2023年4月10日二诊:患者诉腹胀及胃纳均较前好转,大便成形,睡眠欠佳。舌淡红、齿印、苔薄白,脉滑数。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合欢皮15g,夜交藤15g,酸枣仁15g十四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 服2次 |
||
心得体会: 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了靶向治疗药物,这标志着肿瘤治疗进入了新时代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关键分子,实现对癌细胞的有针对性的治疗。然而,这些靶向治疗药物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腹泻、高血压、皮肤反应、乏力等。这些不良反应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影响患者的持续治疗。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治疗益处同时尽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肿瘤患者在经历癌毒及各种治疗手段的攻伐后,常常出现脏腑亏虚、正气不足的情况。这种虚弱状态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脉虚细无力等。这些症状反映了患者整体的虚弱和身体抵抗力的下降。 中医治疗的重点通常包括调整脾胃、滋养气血、扶正固本,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此外,中医还注重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签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腹泻病位在肠道,但在中医理论中,其病机常常责之于脾。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由于癌毒侵袭以及各种治疗手段的攻伐,导致脏腑亏虚,邪毒残留,正气逐渐益虚。 因此,使用靶向药物可能引起的腹泻,其病因多涉及脾和肾。在中医的观点下,脾主运化水谷,对肠道的功能有着调节作用。脾虚则水湿不运,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同时,肾主纳精纳气,肾虚可能引发虚寒之邪,使肠道功能失调。对于这类腹泻症状,中医治疗往往以调整脾胃、滋养脾肾为主,以达到平衡脾肾功能,增强正气,减轻腹泻症状的目的。同时,中医治疗也注重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个体化地进行调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