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典型医案记录

2023-03-22

患者姓名:余**  

性别:男

年龄:31岁

就诊日期: 2023.3.17

复诊

发病节气:春季

主诉:直乙交界处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后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出现大便带血,色暗红,量较少,伴少量粘液,伴大便习惯改变,未予重视。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大便频繁,伴里急后重感。遂到珠海市人民医院肠镜提示:距肛缘约13cm(约直乙交界处)见不规则粘膜隆起,环绕肠腔约3/4周,质地僵硬,狭窄,内镜不能通过。病理提示:(直乙交界)腺癌。转本院就诊,诊断"直乙交界处腺癌伴肝转移",未见手术禁忌,2021-12-29全麻下行" Dixon ' s "术,2022-01-05静脉麻醉下行"肝肿瘤微波消融"术,过程顺利病理回报:1(肠大体)镜检为肠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肠壁外膜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束侵犯。2(近切缘)未见癌。3(远切缘)未见癌。4(中央淋巴结)2枚,2/2见腺癌转移,结外脂肪结缔组织中见腺癌浸润。5(中间淋巴结)5枚,未见癌。6(肠旁淋巴结)9枚,2/9见腺癌转移。免疫组化:1C:MSH2(+),MSH6(+),PMS2(+),MLH1(+), HER -2(1+), Ki -67(70%+)。于2023-2至2022-3行 FOLFOX 方案化疗3疗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定期复查胸部 CT 及全腹部 MR 及肿瘤指标无明显异常。

症状:患者为直肠癌肝转移术后辅助化疗中,出现骨髓抑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排便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

辅助检查:胸部 CT 及全腹部 MR 及肿瘤指标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直乙交界处癌肝转移治疗后

证候诊断:气血亏虚

西医诊断:直乙交界处癌肝转移治疗后

治    法:补气养血

处    方:   

党参20   白术12  茯苓15  当归12

          熟地15   白芍15   川芎6  大枣30

          黄芪30   鸡内金15  麦芽30  陈皮6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复诊:复诊后乏力及骨髓抑制症状明显好转。

心得体会:

气血亏虚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指的是由于素体气血不足或因思虑、饮食不当损伤脾胃,导致生化功能不足,进而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这种证候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舌淡,脉沉缓等症状。常见于虚劳、眩晕、痛经、经闭、经行发热等症状。脾胃被认为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成的源泉。若长期患病导致体虚,或者脾胃功能虚弱,或者失血后导致气血流失,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忧思过度、劳累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气血两虚。

在该病例中,患者是结直肠癌手术后接受化疗,辅助化疗期间表现为气血两虚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舌淡,脉细弱等,这成为辩证的要点。

                                                 签 名: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本病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虽然本病仅为大肠的局部病变,但从整体观念出发,它同时也是全身机能失调的局部表现。治疗应侧重于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使正气胜过邪气。中医治疗肿瘤的“扶正祛邪”法除了突出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外,一般认为“扶正”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抵抗和修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从而维持内环境的恒定。“祛邪”和“活血化瘀”能够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癌肿的血灌量和氧含量,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

                                                签 名:

                                                         年   月   日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