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典型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 李xx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80岁 |
就诊日期:2020.08.18 |
初诊(√)、复诊 |
发病节气: 立秋 |
主诉:直肠癌根治术后7年余,发现双肺转移1+年。 |
||
现病史:患者于2015-02因“反复便后肿物脱出并出血2年,加重伴头晕”就诊当地医院,查体示:全身皮肤苍白,肛门见一肿物脱出肛外,约3x1.5cm,质软,呈菜花状,轻触痛。肛门镜检查:12点齿状线至直肠下段见一肿物,基底部宽约4x3cm,横跨约2/5直肠下段,质硬,基底糜烂,活动性出血。2015-02-10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直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于2015-03-05全麻下行“腹腔镜下Miles术”,术后病理示:(肠大体)镜检为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肠壁浅肌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束侵犯,皮肤组织未见癌。区域淋巴结0/3(+)。免疫组化:ER(-),ERCC1(+),PMS2(+),MLH1(+),MSH2(+),MSH6(+),Ki67(50%+)。术后恢复可。术后诊断及分期:直肠癌pT2N0M0,I期,PMMR。2018-07-05复查CT:双肺转移瘤。我院内科建议口服希罗达治疗。患者家属考虑患者年纪大,未接受化疗。2019-03-08复查CT:双肺转移瘤较前增大、增多。2020-07-23外院CT:双肺下叶、右肺上叶多发转移瘤,病灶较2019-08-02明显增大。现要求中药治疗。症见:胃纳差,头晕,神疲乏力,偶干咳,睡眠一般,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
过敏史:未发现。 |
||
体格检查: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腹部见手术伤口,伤口愈合佳,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欠满意,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
辅助检查:见上。 |
||
中医诊断:肠覃 |
||
证候诊断: 脾气亏虚,瘀毒结聚 |
||
西医诊断:直肠癌术后双肺转移 |
||
治 法: 健脾益气,解毒散结 |
||
处 方: 太子参15 茯苓15白术15 甘草5 天麻15川芎6白芷12 鸡内金15 麦芽30金线莲3 蒲公英15 皂角刺15 枸杞子15 黄芪30 28付,日1付,水煎服 |
||
复诊:无。 |
||
心得体会:本例为直肠癌术双肺转移肿瘤未控的病人,属中医“肠覃”的范畴。本例患者为年老体弱,化疗耐受性差病人,中医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无以运化水谷清微,不能上荣清窍(兼风痰上扰)、旁泽四肢,故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脾虚运化无权故纳差;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脾虚夹瘀毒之象。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瘀毒结聚型,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解毒散结为法。方中以四君子汤加黄芪健脾益气,以大补后天之本;天麻、川芎、白芷祛风、活血、平肝止晕;金线莲、蒲公英、皂角刺清热解毒散结,以抗癌控瘤;枸杞滋补肝肾;鸡内金、麦芽运脾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中医认为,从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析,可将肠癌归属于“肠覃、肠风、脏毒、便血、下血、下痢、肠癖、肠积、锁肛痔、积聚”等病证范畴。中医治疗肠癌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其在西医不同的治疗阶段常表现出不同有中医证候特点,肠癌患者化疗后,以虚证为主,或虚实夹杂,纯实证相对较少;本例患者年老体弱、化疗耐受性差,且肿瘤未控,要求以单纯中药治疗,其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在扶正基础上攻邪控瘤,治疗应把握扶正不忘攻邪,攻邪不能伤正的原则,做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