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 周建华团队在乳腺癌超声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3月6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超声科周建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深度学习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术前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腋窝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前哨淋巴结活检是目前临床上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主要方法。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为≤2个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而≥3个阳性前哨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则需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耗时较长,增加患者手术风险,同时存在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04-02
    2020
  • 【战疫日志】阳光小黄人,坚守中传递中肿温暖
    方舱谢幕 援鄂医疗队陆续踏上归程 无数个你 用坚守和努力 于寒冬处拼出了这个春天 此时的中肿驰援医疗队 还在战疫一线站着最后一班岗 而现在的他们 依然用阳光传递温暖   阳光小黄人,传递中肿温暖   昨天中午,在协和医院西院,一行“中肿小黄人”利用休息的时间搬运防疫物资,这是在做什么?        阳光小黄人,到哪里都可以传递中肿温暖     原来是中肿驰援武汉医疗队将随队的防疫物资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名义捐赠给协和西院重症医学科。在这些物品当中,有防护服,护目镜,面屏等,还有从中肿带去的“临床神器”静脉显像仪也一并捐赠给他们了。就如队员们所说,爱心的传递就像一场接龙,只要
    04-01
    2020
  • 中肿获评健康报“2019年度最佳宣传组织”
       日前,由健康报社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医学科技与健康传播“最佳”系列推选活动结果出炉,我中心荣获2019年度“最佳宣传组织”。      据悉,本次推选活动推选对象主要包括作品类、人物类和团队类等,素材主要是来源于2019年度的《健康报》、《大众健康》杂志、《学生健康报》、“健康报”公众号、“健康报·医生频道”公众号、“大众健康”公众号以及“学生与健康”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主办方按照专业权威、掷地有声;发稿数量、发稿质量;敬业程度、配合程度等推选标准,通过全方位覆盖、多角度观察,最终评选出本次获奖榜单。  近年来,中心不断
    03-31
    2020
  • 国内最长航线,中肿最长牵挂
      “云哥、蕊姐”启程援疆   春分新雨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式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式不断巩固和拓展,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时,中肿新一批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启程援疆!   根据中山大学统一部署安排,3月25日上午,徐瑞华院长、武少新书记、孙颖副院长及相关科室主任为我中心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专家送行,我中心增派2020年“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肝脏外科专业郑云、头颈放疗专业孙蕊两位副主任医师正式启程援疆,为丝路明珠喀什带去一缕广州明媚的春光。         出行前,中心举行了简短的援疆干部座谈
    03-30
    2020
  • 【驰援故事】坚守最后的战场!他们这样说
         他们离危险最近,却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坚守最后的战场,一篇篇从重症病房里发出的“医线日志”,记录着对患者的关爱、对亲人的思念、对胜利的信心,传递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温暖力量。     坚守最后战场的中肿驰援武汉医疗队,面对艰巨的救治任务,他们毫无怨言,一路向阳向暖,听听此时的他们有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心声~    60后老顾医生:在坚守中不断学习,并收获成功的满足感    我好像没受到延期回家这个消息的影响,相反有些期望,除了高大上的道理外,还有吸引我的内在动力:不断学习的过程和成功的满足感。    总领队广医的张挪富副院长为提振士气,特意把珍藏的党旗发给大家,并
    03-26
    2020
  • 【战疫故事】坚守最后的战场!因为我们是24小时戒备的哨兵
    2020年3月17日 驰援第37天 天气:晴    上午8点,经历了6个小时的夜班的我们终于下班了,下了这个夜班我和我的队友可以好好休息三天。       坐在医院休息室等候战友回程时候,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阳光从树木叶子缝隙之间洒落下来。嗯,如无意外,今天天会是阳光灿烂的一天。昨天下午我和队友们散步的时候,发现之前光秃秃树木也开始长出了绿芽,我想这里的春天终于是来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     回程的时候,我们同行的队友纷纷说起自己夜班情况,这是我们每日归程常态讨论。哪里好哪里不好,以后怎么做。但是我能明显感觉得今天大家语调轻快了许多。随着新冠疫情一天天好转,武汉新冠确诊病例也
    03-24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