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国科学报:研究揭示心理压力诱发癌症进展新机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林东昕、研究员郑健团队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应激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肿瘤细胞ADRB2受体,介导肿瘤RNA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表达降低,引发肿瘤细胞表观转录组紊乱和微环境神经重塑的正反馈促癌环路。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
    06-03
    2025
  • Science发表!中肿康铁邦、武远众团队发现ASB7扩增型肿瘤患者可能是PARP抑制剂的潜在获益人群
    2025年5月3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康铁邦、武远众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ASB7是H3K9me3表观遗传的负向调控分子”的研究论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该研究揭示了ASB7扩增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并赋予肿瘤对PARPi敏感性,未来或可能为ASB7扩增型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05-30
    2025
  • 新华网:中国科学家发现肿瘤表观遗传的新机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团队日前完成一项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能通过抑制组蛋白修饰来精准调控基因组稳定性,为肿瘤等疾病治疗揭示新的探索方向。相关研究论文于北京时间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05-30
    2025
  • 2025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穗举行
             2025年5月16-18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学术年会在广州花都召开,吸引了全国500余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线上参与人次超8万。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教授,以及前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芳坚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     大咖云集,共话发展      会议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尧凯的主持下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在致辞中强调应秉持“以学术为桥、以患者为本”,以期共筑多学科融合的防治体系,共绘精准医
    05-30
    2025
  • “患儿不动、技术流动”,一张“无国界”合作网络正在搭建
    “患儿不动、技术流动”一张“无国界”合作网络正在搭建,有望改写无数肿瘤患儿的未来。近日,西班牙SJD巴塞罗那儿童医院董事会成员、国际部主任Patricia Montealegre Delgado女士与亚太区运营负责人Spring Zhou女士一行访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双方围绕儿童肿瘤诊疗国际化、科研协作及区域医疗会诊网络建设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打造“无国界”儿童肿瘤诊疗新模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副院长、韦玮院长助理、儿童肿瘤科张翼鷟主任,国际合作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医务科,以及儿童肿瘤科团队参加活动。
    05-28
    2025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晓军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
    2025年5月23日下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晓军院士工作站(简称“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越秀院区举行。院士工作站是华南血液肿瘤防治的重要里程碑,将聚焦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发展,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肿瘤防治水平。
    05-25
    2025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行来访交流
    5月2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赵翔宇副院长一行赴中心开展交流学习,来访团队先行前往放疗中心、院史馆参观,随后举行座谈。 座谈由党委武少新书记主持,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致欢迎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党委副书记邵晓凤、副院长赵翔宇、总会计师邓连府,中心党委林娟霞副书记、总会计师贾卫华出席,双方业务及职能部门代表参加。徐瑞华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两院各有发展特色,长期以来保持良好交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我国最早自主建立的西医医院,作为行业标杆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借此契机促进双方交流,推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临床,服务患者,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
    05-25
    2025
  • “毫米级”精准狙击鼻咽癌!中国这项研究为啥熬了30年?
    仅仅一年时间 肿瘤增大六倍 治愈几率小于20% 如今鼻咽癌晚期的黄先生 只能无奈询问自己还能活多久
    05-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