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栏
- 糖尿病检查的5大误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人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及时做好相关的各项检查,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预防作用。 但是在日常的检查当中,有很多误区,下面逐一列举出来! 误区一:血糖的检查 监测血糖对糖尿病人来说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部分糖友在检查血糖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测餐后血糖前停用降糖药 检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停药后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 所以为了反映糖友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09-172018
- 那些年被您忽略的粪便检验在检验窗口工作常常会面临各种有关粪便检验的问题。 婉约派的:“医生,现在没有大便可不可以不验啊?” 豪放派的:“好好的,验什么大便啊,不验了!” 理性派的:“医生,我昨天吃了猪血,可以验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科普一下,那些年被您忽略的粪便检验。 一 Q:粪便常规检验具体包含哪些项目? A:粪便检查一般包括粪便常规+隐血,粪常规是指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查和直接涂片镜检,包括了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虫卵、霉菌等显微镜下可见异常物。 二 Q:粪便检验可以给您带来哪些信息? A:粪便常规检查可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06-212018
-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毛敏杰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指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能够逃离宿主免疫杀伤而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从实体肿瘤中脱落、侵袭、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远处转移的最初阶段,少数肿瘤细胞存活下来形成微小癌栓,并为最终形成肿瘤转移灶提供了可能,和肿瘤的进展、远处转移和复发有着密切的联系。计数外周血中CTC的数量,可应用于临床并作为远处转移的早期诊断、分期和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判断预后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CTC与肿瘤转移:目前肿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敏感性较低,而且特异性仍有03-202018
- 肌钙蛋白吗,你了解吗前几天查房,病房中有一名自其它科室转科过来的病人。该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平时生活规律。本次因活动后气紧入院,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多份心电图无异常,但心肌损伤标志物提示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并伴有BNP升高,故考虑为心肌梗死。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利尿等处理。患者无任何好转,遂邀请心内科会诊,并要求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心肌梗死。结合其呼吸道感染病史、入院后有腹泻症状、加之超声提示左心室整体搏幅均降低,且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无动态演变,故考虑为急性心肌炎,经甲强龙等治疗后迅速好转。 该病例具备很好的警示作用,飙升的肌钙蛋白让很多医师忽视了病史采集的和病11-302017
- 这个细菌药敏总结可以给满分,这些是你必须要知道的!一、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 做药敏试验的原则是只对与感染相关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做药敏试验,否则将导致不必要的治疗。做药敏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标本来源 (1)无菌部位标本分离的细菌最具临床意义,如脑脊液、血液、体液和骨髓等。血、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的任何细菌均需做药敏试验,除外血培养单次分离的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包括路登葡萄球菌);除外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芽孢杆菌属。如果多次培养分离出以上所示同一种细菌,仍需做药敏试验)。 (2)来自正常菌群或污染部位的标本 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如伤口、脓肿08-082017
- 检验科新项目: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为更好的为临床和患者服务,检验科在立足临床岗位深入调研,并与临床兄弟科室积极沟通,开展了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的检测,开展一年来,受到患者和临床的欢迎和好评。 Pivka-II是血液凝固因子的第II因子体,在肝细胞癌中出现特异性上升。为与AFP无关的辅助标记物,在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中作为标记物进行检测,主要用于对以确定的肝癌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辅助判断疾病进展或治疗效果,但其浓度高低与肿瘤大小、生长、恶性程度以及分级/分期并无直接关系。此外,对复发的辅助诊断有用性也有报告。因此,用于配合影像诊断等的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但在某些情况如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或使用抗生素06-062017
- What?大量输血竟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常见于严重外伤出血、产后大出血、术中大出血、创伤性肝脾破裂出血等。大量输血是指24h以内输血总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或4h内输血量超过患者总血容量的1/2。大量出血患者常使用晶体扩容配合红细胞悬液输注,是治疗失血性休克常用输血方案,当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0%,还应及时补充胶体液,输注红细胞悬液虽然是临床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可导致稀释性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缺乏,并可引起低体温,当患者体温下降时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随之降低,引起非凝血因子缺乏性凝血障碍,甚至发生出血、DIC、酸中毒等03-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