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 刘xx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65岁 |
就诊日期:2020.4.13 |
初诊、复诊(√) |
发病节气: 清明 |
主诉: 诊断为食管癌2-月。 |
||
现病史: 患者于2020.2.4当地医院行胃镜示:距门齿约30-31cm后壁见结节样肿物,表面充血糜烂,予活检2块。距门齿约33-37cm见隆起型肿物,累及2/3周,表面充血肿胀糜烂,予活检2块,结论:多源性食管癌,胃体黏膜下隆起性质待定,腹腔淋巴结压迫的可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T示:符合胸下段食管癌,右侧上气管旁、左锁骨上、贲门右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活检示:2020.2.12补充报告:形态符合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低分化鳞癌。免疫组化:CK(AE1/AE3)(+),CK5/6(+),P40(+),Ki67(85%+),Syn(-),CgA(-),特殊染色结果:AB(-),NSE18.99ng/ml。患者未行放化疗。现症见:右胸疼痛,背部麻木,口干,吞咽困难,半流质饮食,干咳,睡眠改善,大便2-3次/日,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
过敏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
||
体格检查:KPS评分90,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
||
辅助检查:详见现病史。 |
||
中医诊断: 噎嗝 |
||
证候诊断: 脾虚湿盛,痰瘀毒聚 |
||
西医诊断: 食管中下段低分化鳞癌 |
||
治 法: 健脾化湿,解毒化痰 |
||
处 方: 太子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5 守宫15 生半夏60 皂角刺15 三七粉3(冲服) 两面针30 喜树果3 佩兰15 炒白扁豆30 鸡内金15 麦芽30 28付,日1付,水煎服 |
||
复诊:右胸疼痛较前缓解,睡眠改善,余症同。 |
||
心得体会: 本例为食管癌初治病人,属中医“噎嗝”的范畴。中医病性属本虚标属之证,本虚以脾气亏虚为主,脾虚运化失权,湿走肠道故便溏;瘀毒阻络、气滞不行,不通则痛,故表现为胸痛、麻木;痰毒互结,久则成瘤结聚食管故吞咽困难、干咳;热毒伤津故口干;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为脾虚夹痰毒之象。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痰毒结聚,中医治疗以健脾化湿,解毒化痰为法。方中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健脾益气;加炒扁豆、佩兰健脾化湿止泻;加守宫、生半夏、皂角刺、三七粉、两面针解毒化痰、祛瘀散结止痛,以抗癌控瘤;鸡内金、麦芽运脾消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得一份胃气便得一份生机”能重视脾胃就能在肿瘤治疗中掌握先机,而对于消化道肿瘤而言,健脾培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本例食管癌初治病人,为抗癌控瘤,本方选用多味抗癌中药集祛瘀、化痰、解毒散结于一方,针对癌瘤病机多靶点、全方位攻邪,祛邪不忘扶正,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做到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祛邪不伤正。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