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雷** |
性别:女 |
年龄:19岁 |
就诊日期: 2023.6.17 |
复诊 |
发病节气:夏季 |
主诉:右下腹壁皮肤梭形细胞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7月余 |
||
现病史:右下腹壁皮肤梭形细胞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7月余,术后予多程辅助化疗(具体不详)。2022-11-22 MRI (-)。2023-3-24我院 MR 示:下腹壁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复查:右前腹壁皮肤及皮下斑片及条索灶,考虑术后改变可能性大,局部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征象,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子宫内膜均匀增厚,考虑生理性改变可能,建议复查。右侧附件区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考虑黄体囊肿可能。盆腔少量积液。肝脏未见明确异常。 目前患者四肢皮肤散在皮疹,瘙痒;腹胀较前缓解,易惊,心慌,余可。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裂纹,脉:滑细 |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 |
||
辅助检查:2023-3-24我院 MR 示:下腹壁皮肤肿物切除术后复查:右前腹壁皮肤及皮下斑片及条索灶,考虑术后改变可能性大,局部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征象,较前未见明显变化。子宫内膜均匀增厚,考虑生理性改变可能,建议复查。右侧附件区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考虑黄体囊肿可能。盆腔少量积液。肝脏未见明确异常。 |
||
中医诊断:右下腹壁皮肤梭形细胞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 |
||
证候诊断:脾气亏虚 |
||
西医诊断:右下腹壁皮肤梭形细胞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 |
||
治 法:健脾益气 |
||
处 方: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地肤子15g 白鲜皮15g 乌梢蛇15g 白花蛇舌草30g 陈皮6g 龙骨30g 牡蛎30g 鸡内金15g 甘草5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2023年4月10日二诊:患者诉腹胀,皮肤瘙痒、心慌较前好转。舌淡红、齿印、苔薄白,脉滑数。继续守方服用十四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 服2次 |
||
心得体会: 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等。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方式进行治疗。 1.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化疗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引起的。中医常采用健脾和胃的方法,如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升降散等方剂,以调和胃气、增强脾胃功能。 2. 胸腹部痞满不适:这可能与胃气逆乱有关。可采用理气和胃的方法,如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3. 腹泻或便秘:消化道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腹泻或便秘。中医药可采用和胃、降逆、化湿的方法,如平胃散、四君子汤等。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这种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签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其确实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损伤。中医药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化疗,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中医药的优势在于其调理整体机体的特性,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的各个病程中均有发挥作用的可能,它通过扶助机体正气,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体力,对改善患者整体状况有显著效果。然而,中医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相对有限,这时与化疗相结合能够发挥双重优势。化疗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而中医药则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因此,将化疗与中医药相互结合,既可以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又能够增加化疗的疗效,实现了一种相辅相成、互补互济的治疗模式。这种综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