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医案记录
患者姓名:陈** |
性别:女 |
年龄:31 |
就诊日期:2023.4.4 |
|
|
主诉:鼻咽癌骨转移综合治疗后34月。 |
||
现病史:患者2019年12月确诊鼻咽癌骨转移,予TPF化疗6程,2020年5月7日开始IMRT放疗(鼻咽加T2),同期配合一程DDP化疗及6程泰欣生靶向治疗。现放化疗结束2年余(2020/6),无咳嗽、骨痛等不适。 症状:咽喉干痛,有黄痰,偶有耳部不适,纳眠可,二便调,余无特殊不适。 |
||
既往史:无。 |
||
过敏史:无 |
||
舌质:红绛 舌苔:微腻,根部色黑 脉:细 |
||
辅助检查:无 |
||
中医诊断:鼻咽癌 |
||
证候诊断:阴虚痰凝 |
||
西医诊断:鼻咽癌 |
||
治 法:养阴化痰 |
||
处 方: 太子参15g 玄参15g 生地黄15g 麦冬15g 生天南星60g 蜈蚣5g 重楼10g 石上柏30g 喜树果3g 天冬15g 蝉蜕6g 甘草片5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
||
心得体会: 鼻咽癌的患病是内毒与外毒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毒是感受外邪如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内毒与脏腑气机失调,痰、瘀、毒形成有关。肺为华盖,处上焦。肺气通于表,当先受邪气侵袭,感染邪毒。“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发肃降失常,通调水道功能减退,津液停聚于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炼液为痰,痰火互结,患者颈部多有肿块发生。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虚火灼肺,热迫血行,患者有回缩性涕血、鼻窍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出现。脾乃后天之本,脾失健运,化生湿邪,聚湿成痰,痰邪重着黏腻,难于排解,易和其他病邪共同致病,故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瘀阻于经络,血为之凝滞成瘀,痰瘀阻滞经络脏腑,不通则痛,且表现为刺痛,局限于一处。这与鼻咽癌患者出现局部疼痛,且痛处固定不移相近。《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鼻咽乃是肝经所过之部位,鼻咽感受癌毒,必然影响肝经运行。肝可畅达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瘀。肝也主调畅情志,患者心情抑郁,情志低落,肝经运行失常,影响经络气血运行,气机阻滞,日久肝郁化火,加剧痰瘀聚积体内,助推疾病进展。 鼻咽癌临床常选用放化疗同步或序贯治疗。放射线这种“火毒之邪”,火热内灼以致耗津伤阴,毒邪煎熬以致血脉空虚,从而造成人体气阴两虚,加上化疗在中医属攻伐之品,与放疗同用,发挥祛邪功效的同时极易耗伤气血。放疗照射部位为鼻咽及颈部,局部津液不足,因此在治疗后患者多有溃疡,黏膜损伤、分泌物多、舌苔厚腻等上焦热盛阴亏表现。患者在经受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病情已控,瘥后防复。此时患者正虚邪恋,以阴阳亏虚为病机特点。放化疗后气阴亏虚,阴液受损,阴损及阳,以致阴阳失调。故治以补脾益肾,阴阳双调。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鼻咽癌虽病位在鼻咽部,但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衷中参西,辨证论治结合辨病论治。目前临床中鼻咽癌患者大多采用放化疗治疗模式。由于放化疗会对人体产生毒副反应,中医认为放射线可看作是一种“火热之邪”,因此患者在治疗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证候,常见乏力、咽痛、皮肤溃烂、舌红少苔等症,康复期出现口干、食不知味、鼻塞、耳鸣等症。在不同的治疗时期,病机特点有所侧重,所以辨证、处方、用药也有所变化,中医、西医协同治疗。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