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蔡** |
性别:女 |
年龄:26岁 |
就诊日期: 2023.7.6 |
复诊 |
发病节气:秋季 |
主诉:左肾根治术后行阿昔替尼6月余未控,2017-10-9开始 PD -1(10mg)联合 CIK 治疗至今 |
||
现病史:患者于2022-03-08我院行"根治性左肾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左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示:1(左肾大体)镜检为肾细胞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4级,部分区域伴肉瘤样分化(约占10%);癌组织伴大片坏死及多量淋巴细胞等浸润,累及肾被膜,未累及肾周脂肪;可见脉管内癌栓,未见神经束侵犯;输尿管组织未见癌淋巴结0/54.免疫组化:#1H/#1J: CAIX (+),TFE3(-),CK7(-),CD117(-), EMA (+), Vimentin (+),◇术后行阿昔替尼6月余未控,2022-10-9开始 PD -1(10mg)联合 CIK 治疗,2023-4-16上腹部 CT 平扫+增强检查结果:左肾癌术后肺转移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中叶外侧段及双肺下叶多发类结节,边界清楚,大者约20mmx11mm(左下肺),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转移瘤,左肺上叶尖后段病灶较前增大,余未见明显变化。 症状:腰部胀痛,痛处不移,伴有少量血尿,余可。 |
||
既往史:无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 |
||
辅助检查:2023-4-16上腹部 CT 平扫+增强检查结果:左肾癌术后肺转移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后,左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中叶外侧段及双肺下叶多发类结节,边界清楚,大者约20mmx11mm(左下肺),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转移瘤,左肺上叶尖后段病灶较前增大,余未见明显变化。 |
||
中医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伴肺转移 |
||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 |
||
西医诊断:左肾透明细胞癌伴肺转移 |
||
治 法:理气活血,祛瘀散结 |
||
处 方: 桃仁10 红花10 川芎9 枳壳12,延胡索15 当归10 赤芍15 乌药15 香附15 全蝎6 仙鹤草30 甘草5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复诊:复诊后患者症状较前缓解,继续守方治疗。 |
||
心得体会: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受阻,导致血液流动障碍,从而产生血瘀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通常是由情志内伤、抑郁不畅引起气机阻滞,最终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而形成的。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主司疏泄而贮藏血液的器官,肝气的疏泄作用对于维持气机的畅通至关重要,因此气滞血瘀往往与肝脏失去正常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胸胁胀满、疼痛,以及瘕聚、症积等症状。 肺脏在中医中主司气的运行,同时辅助心脏进行血液运输。如果邪气阻碍了肺气的宣降作用,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心、肺气滞血瘀的表现,表现为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症状。气滞可导致血瘀,而血瘀也往往伴随着气滞,它们之间相互影响,难以明确先后次序。在一些外伤的情况下,例如挫伤,气滞和血瘀可能同时形成。 在对待气滞血瘀的治疗中,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通过疏导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因此,针对这一证候,中医治疗通常会强调疏通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以促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调和身体气血的目的。 签 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气滞是指气机在体内的流通不畅,导致郁滞的病理状态,是一种泛指的证候,包括了一切气机郁滞、运行不畅的情况。而“气郁”则主要强调情志不舒引起的气机运行不畅。尽管两者在概念上有所区分,有时也会被通称。引起气滞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情志抑郁不舒,或因有形的痰、湿、食积、瘀血等邪物阻碍气机。外邪侵犯也可抑遏气机,脏腑功能障碍,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肃等,同样可能导致气滞。此外,气虚使得气运行无力,也是气滞的一种原因。
血瘀则是指血液在体内运行迟缓、不畅通的病理状态。形成血瘀的原因主要有气滞、气虚、血寒、血热、外伤等五个方面。在这其中,气滞是一个重要的机制。气滞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影响了血液的正常流动,最终可能形成血瘀。 在肿瘤形成的病理机制中,气滞血瘀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气滞的存在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导致血瘀的产生,为癌肿的形成提供了一种病理基础。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通常会着重于疏导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以调和气机、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防止或改善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