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ISO15189医学实验室(病理)内审员培训班在广州举办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8年ISO15189医学实验室(病理)内审员培训班于7月5日至7月8日在广州市举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承担了具体会务。我国病理行业和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合作始于去年在河北举办的北区培训班,当时在病理业界获得很好的反响及成效,这次是进一步扩大到华南地区,不仅对深化行业合作、提升全国病理实验室质量管理及推动医学实验室认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医学08-212018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记2018年病理科新员工培训会为了使今年新入职的本院医师、规培医师、进修医师、技术员及实习生能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快速融入病理科大家庭,2018年8月10日上午,病理科在召开了新员工入职培训会,参会人员包括全体今年新入职人员和部分去年入职人员,人数近50人。病理科主任云径平教授、病理科党支部书记林素暇教授、科室副主任张惠忠教授、科室秘书曾敬教授、还有病理科CNAS各管理小组组长也参加此次会议。 病理科主任云径平教授代表科室热烈欢迎全体新入职人员 培训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室情况的简要介绍;第二部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标本取材送检的注意事项;第三部分是CNAS08-212018
- 中肿神经外科当选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单位2018年5月25-27日第六届中国垂体腺瘤学术大会在长春举行,并推选了新一届协作组组长,增选新的委员单位和委员。中肿神经外科增选为新一届委员单位,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肿瘤专科医院委员科室,目前广东省仅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我院四家医院入选该协作组。同时,蒋小兵副主任医师增选为新一届委员,是目前协作组最年轻的委员之一。 神经外科增选为全国垂体瘤协作组委员单位。 2018年7月26日,神经外科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中国垂体瘤协作组组长王海军教授和何韵院长助理为我科揭牌。王海军教授对我科新增选为全国委员单位表示祝贺,并希望神经外科能够承担起这份08-202018
-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体委员会会议暨第一届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2018年8月10日,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体委员会会议暨第一届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于广州成功召开。经民主选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荣平教授当选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陈敏山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甄作均教授当选名誉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书中教授、珠海市人民医院陆骊工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陈焕伟教授、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霍枫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王在国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石明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 常务理事申维玺教授为名誉主委颁发聘书 前任08-172018
- 黄金华教授获评广东首届“好医生好故事”仁术奖8月16日,广东“好医生好故事”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本次评选共选出“好医生好故事仁心奖”10名,“好医生好故事仁术奖”10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金华教授获评广东首届“好医生好故事仁术奖”。 广东卫生计生委原巡视员廖新波为黄金华主任等好医生颁奖 在中国首个医师节到来之际,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卫生计生委以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广东新快报社发起2018年“为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系列活动。这场寻找好医生好故事的行动,掀起了一股向善向暖的涟漪。医学是一门人学,一位好医生,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须知晓人文,富于情义。 中肿相关科室人员来到颁奖现场08-172018
- 喜讯|2018国自然评审结果出炉:中肿立项数居中大医科第一8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18年评审结果,我中心共有96个项目获得立项,再创历史新高,位居中山大学医科第一。立项数比去年增长22%,中标率达33%。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面上项目4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5项。曾木圣教授和贾卫华教授分别获得重点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总计获直接经费为4367.9万元。 表一:2018年度我中心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单 序号 科室 负责人 资助类型 批准金额 1 实验研究部 曾木圣 重点项目 295 2 实验研究部 贾卫华08-172018
- 我中心郑利民课题组发现肿瘤诱导髓系细胞生成的独特功能与调控机制2018年8月1日,中心郑利民课题组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了题为“Spleen mediates a distinct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response supporting tumor-promoting myelopoiesi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可通过重新启动脾脏髓外造血,来产生具有更强免疫抑制功能的髓系细胞,进而促进疾病进展;并鉴定出其中的关键造血干/前体细胞亚群与调控机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1级直博生吴翀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髓系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粒08-162018
- 请进来,走出去,我院前列腺癌多学科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我院前列腺癌多学科团队于2009年开始筹建、2015年正式成立。在医院大平台的支持下,在首席专家周芳坚教授的带领下,全面开展前列腺癌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前列腺癌病人的诊疗质量和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推广前列腺癌多学科诊疗理念和知识,成为了业内的标杆。 2018年7月13——14日,2018“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列腺癌高级研讨班”在我院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二十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我院前列腺癌多学科团队从前列腺癌的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化疗等方面,同参会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演示了机器人辅助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开放前08-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