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典型医案
患者姓名:杨** |
性别:男 |
年龄:38岁 |
就诊日期: 2023.4.27 |
复诊 |
发病节气:春 |
主诉:前纵膈鳞癌术后2月余,同期放化疗后1周。 |
||
现病史:患者2022-7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痛疼不适,无放射、无恶心、呕吐,遂于清远市中医院行胸部 CT 示:前上纵膈肿物,未予以治疗。患者于2023-1-22于广州市胸科医院行胸部 CT 示:纵膈占位性病变。2022-1-25我院行:经剑突下前纵隔肿物切除+胸膜粘连烙断术。术后病理示:(前纵膈肿物)(组织全部取材)镜下:纤维组织中见异型细胞呈巢状或片状分布,细胞胞浆透亮或淡红染,细胞核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核分裂像,并可见细胞内角化,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中至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考虑胸腺来源;另见淋巴结1枚,未见癌。免疫组化 A #: CK (+),CK5/6(+),P63(++),CD117(-),CD99(部分+), TdT (-), CDla (少量散在+),CK20(-),TTF1(-), Syn (-), CgA (-),CD34(-), SMA (-), CEA (-), Calponin (-),Ki67(20%+,热点区域40%+)。原位杂交: A #: EBERs (-)。2023-2-10至2023-02-18予术后放疗( PGTV :58.8Gy/28f, PTV :50.4Gy/28f)。2023-03-12、2023-04-03予 TP 方案(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240mgd1+顺铂40mg,d1-3)同期化疗2程。 目前症状:睡眠欠佳,易醒,难入睡;烂便,1次/日;偶有胸闷,乏力,余可。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滑 |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史。 |
||
过敏史:无 |
||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腹(-)。舌质红、 苔薄白,见齿痕,脉细。 |
||
辅助检查:广州市胸科医院胸部 CT :纵膈占位性病变。 |
||
中医诊断:前纵膈鳞癌 |
||
证候诊断:脾气亏虚 |
||
西医诊断:前纵膈鳞癌术后化疗后 |
||
治 法:健脾益气 |
||
初诊处方: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白术15g 防风15g 藿香15g 神曲6g 红芪20g 山药30g 皂角刺15g 合欢皮20g 首乌藤20g 甘草5g 十四剂 日一剂 一日煎两次 |
||
2023年4月27日二诊:患者诉睡眠好转,大便成形。舌淡红、齿印、苔薄白,脉滑数。继续守方服用十四剂,每天1剂,水煎,每天 服2次 |
||
心得体会: 化疗是常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其药物属于外邪邪毒,容易引起运化失常、脾胃亏虚、瘤毒内盛、正气久虚等特点,表现为气血亏虚,容易引起纳差,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治疗原则是通过健脾益气,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状况,改善生存质量。因此,常使用健脾益气、消食导滞的中药来帮助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签名: 年 月 日 |
||
指导老师评语(批语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这个案例中,患者因化疗损伤脾胃,属于本虚标实的情况。治疗的主要方针是和胃降逆、消食导滞、健脾调中。然而,由于每位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中医方药来改善。 在化疗期间,中医通常采取保守治疗策略,强调调理和保养。考虑到患者此时抵抗力较弱,通常会加入补气生血、健脾养胃的药物。这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营养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损伤。 在化疗结束后,可以采用中医的攻法,以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既能协助患者应对化疗带来的不适,又能帮助患者在治疗后更好地康复和提高免疫力,以达到协同抗瘤的目的。 签 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