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梅毒筛查血清学检测流程
2020-03-30
(文/吴棉涛 校审/戴淑琴)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苍白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两种抗体,心磷脂(cardiolipin)抗体,及密螺旋体抗体。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每类下面又有很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试验出现阴性或阳性结果时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向临床解释,是每一个检验人员都将面临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及两种不同的梅毒筛查流程。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是以牛心磷脂作为抗原,因而实际检测的是心磷脂抗体(旧称反应素) 。这类检测方法是絮状沉淀反应,灵敏度较低,手工操作,比较繁琐。
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ELISA法、发光法等是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适合高通量筛查。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使用苍白螺旋体的天然菌体抗原,所以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适合用于初筛可疑阳性样本的确认。
传统梅毒筛查流程(也称为正向流程)是先采用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或TRUST等作为初筛方法,筛查出的阳性标本再用TPPA等确认,两种试验结果均阳性即为活动性梅毒。具体流程见图1:

图1,图片引自 Guidance on Syphilis Testing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但是以RPR或TRUST作为起始筛选试验有重要缺陷:
①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所用抗原为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联合抗原,虽然能准确反应细胞被螺旋体攻击的程度,但很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如孕期,自身免疫病,其他炎症等;
②检测方法灵敏度低,在梅毒一期硬下疳早期、梅毒晚期潜伏期及神经梅毒患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多为阴性,易漏诊;
③显著的免疫方法带现象,导致假阴性结果,使部分强传染性梅毒患者漏诊。
因此,传统梅毒筛查流程逐步被高通量的反向检测流程替代,即以酶免法或者化学发光法作为初筛,阳性标本再以RPR或TRUST检测活动性,联合TPPA确认,可显著减少人力成本,缩短报告时间。具体流程见图2:

图2,图片引自 Guidance on Syphilis Testing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由于高通量检测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抗原,理论上认为不可避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图2中两种试验结果双阳性者仍然存在误诊的可能,所以欧洲的梅毒诊疗指南中的反式检测流程规定,双阳者都必须TPPA确认,则更为严谨。我们检验科在欧洲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A,以酶免法为初筛,酶免法和TRUST双阳性者,都必须经过TPPA确认。B,以化学发光法为初筛,当S/CO值介于1-9.9之间时,化学发光法和TRUST双阳性者,必须经过TPPA确认;当S/CO值大于>9.9,螺旋体抗体特异性均能达到100%,可以联合阳性TRUST,快速发出结果;相较于欧洲检测流程,可以为初筛阳性患者节约65%的确认费用。具体流程见图3:

图3,本检验科的反式梅毒检测流程,图片引自Sex Transm Dis. 2014 41(1): 29-34.
不一致血清结果是指两类结果一阳一阴,如TPPA阳性而TRUT阴性。由于感染梅毒后即使经过足量抗感染治疗,螺旋体抗体仍可以为阳性,见于既往治疗过的梅毒或正在感染的梅毒,而非螺旋体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早期、持续时间较长的晚期潜伏期梅毒,所以临床医生应该慎重对待这种不一致的血清结果。采用反向梅毒筛查方法的实验室,在初筛阳性标本中这种不一致血清学结果占大多数。可以参照2010年美国CDC的梅毒治疗指南管理有不一致血清结果的人群,如果有梅毒治疗史但无疑似再次暴露的性活动史,可以按照既往梅毒对待;如果性生活史或身体检查能排除近期感染,以前没有治疗史,则按照晚期潜伏期梅毒接受治疗,或者两周后再次检测TRUST。
参考文献
1.Guidance on Syphilis Testing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GUIDELINE : IUSTI: 2008 European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of Syphil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 2009; 20: 300–309.
3..Dai ShuQin#, Chi PeiDong#, Lin YueHao, et al. Improved reverse screening algorithm for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using signal-to-cutoff ratios from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Sex Transm Dis. 2014 41(1): 29-34.
3..Dai ShuQin#, Chi PeiDong#, Lin YueHao, et al. Improved reverse screening algorithm for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 using signal-to-cutoff ratios from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Sex Transm Dis. 2014 41(1): 29-34.
4.戴淑琴, 吴兴平,苏鸿凯等。 反向梅毒筛查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10): p. 1006-1009.
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 《梅毒诊断》WS 27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