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第一讲“肝癌TACE四十年技术发展的过程”
2018年4月25日,南方医院介入科赵剑波教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进行了一场学术讲座,同时这也是我科“介入百家讲坛”的首场讲座。
赵剑波教授是南方医院介入科的中流砥柱,擅长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门脉高压征患者TIPS治疗,1993年本科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硕士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影像诊断与核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李彦豪教授。毕业后于南方医院介入科工作至今。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俄勒冈州Dotter介入放射学研究所进修6个月。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与科学研究一线工作11年,基础理论扎实,介入操作技术纯熟。
教授们探讨TACE治疗的前世今生
赵剑波教授以魏征的名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开始本次讲座,系统的介绍了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的发展历史。从1976年发展至今,肿瘤血管栓塞治疗的已经走过了40余年历史。1983年正式开启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新纪元。赵剑波教授从临床及科研双重角度介绍了TACE在肝癌治疗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从1983年开始,临床医生开始发现c-TACE治疗肝癌具有良好的疗效,2002年两篇发表于Lancet及Hepatology的文章从循证医学上肯定了c-TACE的疗效,TACE治疗也逐渐写入国内外肝癌治疗的指南之中。此外,赵剑波教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TACE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首先TACE治疗的计划从定期TACE转向按需TACE,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次数及副作用,使得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也是TACE治疗理念的重大改变。其次TACE栓塞剂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传统的cTACE出现了明显的瓶颈,TACE抵抗现象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此基础上,D-TACE(载药微球)成为TACE治疗的新创新,尽管循证医学显示D-TACE和cTACE的疗效在生存期上无统计学意义,赵剑波教授依然认为D-TACE治疗对于较晚期肝癌患者更具优势,其具有更好的疾病控制率及更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将D-TACE与C-TACE的互相补充能为肝癌介入治疗带来更好的前景。不仅如此,赵剑波教授认为,TACE治疗的革新还需要与其他局部治疗(消融,粒子,放疗)以及全身药物治疗相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TACE治疗联合单抗治疗(索拉菲尼)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预后,这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后留影
讲座结束后赵剑波教授与我科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为我科年轻医生解答疑惑,最后回到魏征的名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鼓舞年轻医生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