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儿童肿瘤科获评“中山大学2020年女教职工文明岗”

2021-04-27

 


  4月7日,中山大学第四届女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召开。会上表彰了我校女教职工2020年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荣获“中山大学2020年女教职工文明岗”称号。


  
 
 


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教授(右六)上台接受“中山大学2020女教职工文明岗”称号颁奖

 


  会议指出,希望受表彰的单位继续发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女教职工文明岗”的示范作用;同时要继续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女教职工文明岗”创建活动,组织本单位教职工向受表彰的单位学习,为全面推进学校女教职工工作,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科室代表

 


  中心儿童肿瘤科现有医护人员28人,办事员1人,研究助理2人,其中女性27人,占比为87.1%,党员占比为33.3%,这支近90%由女职工组成的专业队伍,始终秉承着“以患儿为中心”的宗旨,用医者的专业和仁心,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关怀,与患儿及家属共同防癌抗癌,为众多患儿家庭带来生命的希望。


 
 
 


中肿儿童肿瘤科团队


 


传递女性医者力量,战疫抗癌两不误

 


  2020年新冠病毒突如其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儿童肿瘤科医护人员深知,儿童肿瘤患者的治疗不容耽误。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儿童肿瘤科克服重重困难、整合医疗资源、调动全科医护力量,在特殊时期为这些看病难的孩子提供优质医疗服务,2020年第2季度收治患者比去年同期不降反升,增长了20%以上,三季度更是增长了40%以上。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孩子滞留广州,无法回乡,物资短缺,儿童肿瘤科全体医护为小家的孩子和家庭募集物资,让他们安全度过了疫情最严峻的时期。


 
 
 


医护人员与患儿暖心沟通

  


  早在2015年,伟博基金会在广州建立了给外地求医的孩子免费入住的小家,儿童肿瘤科团队协助基金会在医院附近建立希望小家,推荐经济困难的家庭入住,使这些相对贫困的家庭节省了很多生活成本,并联合内科临床第一支部的党员们经常去小家探望孩子,给孩子们讲故事,鼓励家长积极乐观,送去生活物资,并开展营养等科普宣教。由于儿童肿瘤的很多病种属于少见病、罕见病,公众、特别是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严重不足,常常走弯路,陷误区,使本来预后比较好的疾病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


  儿童肿瘤科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媒体,联合国内向日葵儿童等公益组织,积极开展儿童肿瘤的科普宣传,开发智能问答软件,使很多家长澄清了错误认识,增强了治愈的信心。


 


务实创新,打造中国儿童肿瘤领先团队

 


  儿童肿瘤科正式建立于2010年,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专门收治儿童肿瘤患者的科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能够为患儿提供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以及新药临床研究等先进治疗手段的科室,医教研各项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积极开展医疗合作

 


  儿童肿瘤是肿瘤领域中的特殊专业,诊疗难度大,工作压力大,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我国相对稀缺,作为国内较早成立儿童肿瘤科的中肿儿童肿瘤科,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引入国际先进的儿童肿瘤诊治理念,结合中国儿童肿瘤诊治现状,力求精准分层、规范多学科治疗,使得儿童恶性肿瘤的治愈率、生存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氏肉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的长期生存率也大幅提高。


  儿童肿瘤科主任张翼鷟教授,作为组长组织北京、上海等多地专家制定了第一部涵盖所有主要病理类型的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诊治指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巡讲,使规范诊疗深入基层,共同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的整体治愈率。孙晓非教授、甄子俊教授作为执笔人联合全国各地专家撰写《儿童髓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CCCG—MB一2017)》及《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结合手术、放疗及化疗多个学科综合治疗改善了儿童常见脑部肿瘤的预后。此外,儿童肿瘤科还连续数年在国际儿童肿瘤届最权威的SIOP会议上,获得大会发言机会,用中国方案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医病医心,定期举行面向患儿的人文活动

 


  未来,儿童肿瘤科还将充分整合医疗资源,创建医联体,尽心竭力地为广大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努力开展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不遗余力地推动我国儿童肿瘤事业的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文/儿童肿瘤科、中心工会


图/儿童肿瘤科


编辑/肖莹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