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导航”鼻咽癌治疗!夏云飞团队提出鼻咽癌CNG分期新标准
2025年7月19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云飞团队在放疗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绿皮杂志(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发表了基于第7版TNM分期改良的CNG分期系统(Collaborative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Group Staging)。该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证实,在调强放疗时代,CNG分期相较于第7版或第8版TNM分期,能更精准区分患者生存差异,并与EBV DNA完美契合。
随着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综合治疗的进步,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沿用多年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在区分不同期别患者的生存预后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生存率普遍提高的早期和局部晚期患者群体中。
面对这一临床难题,夏云飞团队深耕多年,提出并验证了一套更适应现代治疗模式的鼻咽癌临床分期新标准——CNG分期,并通过前瞻性研究为该分期系统的优越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传统分期的局限:生存曲线“难分伯仲”
团队对2018-2019年在中肿接受治疗的193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按照现行的第7版和第8版AJCC分期:I、II、III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曲线高度重叠,难以有效区分预后差异(如第7版I-III期5年OS均>95%)。即使是预后较差的IVA和IVB期患者,其生存曲线也未能清晰分开。在重要的预后指标——治疗前血浆EB病毒(EBV)DNA(>0或≥1000 拷贝/ml)阳性的患者中,传统分期系统也无法有效区分不同期别患者的生存差异。
CNG分期的诞生:化繁为简,精准分层
早在2017年,团队就在前期回顾性研究中敏锐地观察到:在IMRT时代,第7版AJCC分期中的I期、II期以及III期中的非T3N2患者(如T1N2, T2N2, T3N0, T3N1),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均高达85%以上,预后相似。而III期中的T3N2患者预后明显较差(5年DSS 78.6%),其生存结局更接近IVA期患者。有远处转移(IVC期)的患者预后最差。
基于此,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CNG临床分期系统,在不改变原有T、N、M定义的前提下,将鼻咽癌简化为三个临床组别:
CNG I期:原AJCC 7版的 I期、II期 及 III期中的非T3N2患者(即T1-3N0-1M0, T1-2N2M0)。特点:预后较佳,远处转移风险低。
CNG II期:原AJCC 7版的 III期中的T3N2患者 及 IVA期、IVB期患者(即T3N2M0, T4N0-2M0, TxN3M0)。特点:局部晚期,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倾向。
CNG III期:原AJCC 7版的 IVC期(初诊转移)患者(即TxNxM1)。特点:已发生远处转移。
前瞻性验证:CNG分期优势显著
本次发表在《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上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1930例),是对CNG分期系统的一次重要验证,结果令人振奋:
生存率梯度分明,区分度极佳:CNG I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高达97.0%,CNG II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1.4%,CNG III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1%。不同CNG分期组间的生存曲线分离清晰,统计学差异极其显著,显著优于7版和8版AJCC分期。
与EBV DNA完美契合:EBV DNA是鼻咽癌重要的肿瘤负荷和生物学行为标志物。在EBV DNA > 0 或 ≥1000 拷贝/ml的患者中,只有CNG分期能清晰区分不同组别的生存差异,而传统分期则不能。CNG分期越高,EBV DNA水平也越高,这种分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01),表明CNG分期很好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在CNG I期患者中,无论EBV DNA水平如何(=0, 0-1000, ≥1000 copies/ml),其5年OS都高度一致且优异(均在96.7%-97.6%左右),说明CNG I期本身就是一个预后良好的“保护伞”,无需再因EBV DNA水平进行过度强化治疗。
CNG分期的临床意义:指导精准治疗
CNG分期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简洁性、实用性和与预后的高度一致性。可将复杂的传统分期简化为三个清晰的治疗策略导向组别:CNG I期:可考虑降低治疗强度(如单纯IMRT或减少化疗),避免过度治疗;CNG II期:需要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同步放化疗±诱导/辅助化疗),以控制局部病灶并预防远处转移;CNG III期:以系统性治疗(化疗、靶向、免疫)为主,联合个体化的局部治疗(如转移灶放疗)。
CNG鼻咽癌分期系统,是适应现代精准放疗和综合治疗时代的重要创新。C其提出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生存预期信息,也为未来基于更精准分期的临床试验设计(如不同强度治疗的比较)提供了可靠框架。它有效解决了传统分期在预后区分上的困境,与关键生物标志物EBV DNA高度协同,为鼻咽癌患者的精准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来源:放疗科
文:郑铄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