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凝心聚力谋新篇 团结奋进创未来 ——2025年老教授协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5月14日上午,肿瘤防治中心老教授协会召开专题座谈会,20余位退休专家齐聚一堂。会议由中大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肿瘤中心分会负责人吴秋良教授主持。 吴秋良教授从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精准细致、深入浅出地介绍。老教授们在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后,结合中心实际,强调要传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助力青年医师医德医风建设。针对学校深化改革方案,与会专家积极建言,在优化科研评价体系、推动多学科交叉等方面贡献智慧。 “银发先锋们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老教授们纷纷表示,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中心建设国家肿瘤医学中心注入“老专家力量”。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05-162025
- 胸部肿瘤防治必读清单!从筛查到康复,20余位中肿专家联手支招胸部肿瘤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约106.06万例,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首位;食管癌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 但肺结节就=肺癌吗?食管癌早期有什么表现?胸部手术治疗后又该如何做好康复?请查收本期胸部肿瘤防治终极清单!05-142025
- 广州日报:庆祝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新花城30万朵小红花致敬护士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为向广东护理工作者致敬,近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面向广东医院联合发起了一场主题为“纸短情长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的公益报道活动。05-122025
- 礼赞提灯者!致敬平凡中的非凡守护今天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主题是“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今天下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行护士节表彰大会暨“月琴计划”启动会。百余名护理工作者齐聚一堂,以创新之姿共绘肿瘤护理事业新图景。05-122025
- 科学网:组织驻留巨噬细胞介导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获揭示5月7日,《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教授刘卓炜团队最新成果。他们通过整合患者样本分析、多组学技术解析以及临床前模型验证的多维度研究策略,系统阐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特征及其调控网络。05-102025
- 致敬临床试验战线上的最美“劳动者”当城市沉浸在五一假期的欢愉中,霓虹与烟火勾勒出万家团圆的图景,临床研究部和各临床科室的试验团队人员心目中却浮现着另一番光景。监护仪的绿波在寂静中流淌,试验用药品柜的蓝光映照着白衣守岁人专注的面庞,他们像永不熄灭的灯塔,在医学探索的暗夜里指引方向。每一次样本采集、每一份数据核对,都是对生命密码的破译——临床试验作为现代医学的“试金石”,承载着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关键跨越,无数创新疗法与药物正是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才得以叩开救治生命的大门。 为确保这些关乎人类健康未来的试验顺利推进,临床医护人员,特别是科里的党、团员们,主动将对亲人的思念叠进行李箱,把守护生命的责任扛在肩头。他们反复核对受试05-092025
- Cancer Cell | 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CR测序解码鼻咽癌免疫监视密码,突破早期诊断瓶颈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淼研究员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李贵登研究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素梅研究员团队,在Cancer 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免疫测序鉴定鼻咽癌早期检测的T细胞反应的特征”的研究论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该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T细胞受体(TCR)免疫组库测序,锁定鼻咽癌特异性T细胞克隆,构建可提前6-12个月预警鼻咽癌发生的T-score模型,并揭示EB病毒(EBV)与肿瘤抗原双重识别的免疫监视机制,为鼻咽癌早诊与细胞治疗提供全新策略。05-092025
- 刘卓炜团队揭示组织驻留巨噬细胞介导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025年5月7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刘卓炜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题为:“靶向VSIG4+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增强T细胞毒性和免疫治疗疗效”的文章。研究团队通过整合患者样本分析、多组学技术解析以及临床前模型验证的多维度研究策略,系统阐明TRM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特征及其调控网络,将为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联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05-0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