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元云飞和李斌奎教授团队发现预测早期肝癌复发DNA甲基化标记物
           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肝癌被发现和诊断。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仍约有一半病人手术后会出现复发。传统临床病理因素无法用于预测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元云飞教授和李斌奎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多个单位,利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和焦磷酸测序技术,首次筛选出与早期肝癌复发风险相关的、发生异常 DNA 甲基化的3个新基因(SCAND3、SGIP1和PI3),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甲基化标签风险预测模型(MSEH),可以使68%的高危复发风险病人提前得到准确预警。该研究历
    05-17
    2017
  • 中心肝胆科陈敏山教授入选“广东医生”候选名单
        为展示广东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南方日报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合作,携手寻找广东好医生,讲述医患好故事。    经过患者推荐、医院推荐、地市卫生计生部门推荐、专家初评,选出了40名“广东好医生”候选人。有“暖心”的儿科医生,有“拼命金刀”的外科医生,有仁心仁术的中医师,还有驻扎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我中心肝胆科陈敏山教授荣幸入选候选名单!       据悉,活动将于4月底,组织专家终评会,选出10位“广东好医生”、10位“
    04-11
    2017
  • 我中心陈敏山教授团队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心办报道】2月7日,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等出席大会现场并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进行颁奖。我中心陈敏山教授团队“肝癌多学科治疗策略优化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是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三位。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移植、切除)、血管性介入、局部治疗(射频、微波、冷冻等)、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但因肝癌的生物特性,治疗后易复发和转移,单一治疗手段难以获得满意疗效。 在陈敏山教授的带领下,其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系列研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努力为每一例患者打造
    02-08
    2017
  • 我中心元云飞和李斌奎教授团队在肝癌分子标记物研究获得重要突破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元云飞和李斌奎教授团队在应用DNA 甲基化标记物预测早期肝癌复发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2017年1月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专业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最新IF=20.98)。   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肝癌被发现和诊断。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仍约有一半病人手术后会出现复发。传统临床病理因素无法用于预测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元云飞教授和李斌奎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多个单位,利用全
    01-1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