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守护,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24-08-05

“跨越海峡的守护,这不仅帮助我顺利康复,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志凌教授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来自台湾的76岁林教授(化名)实施了肾部肿瘤切除手术。

温暖跨海峡,信任牵两岸

林教授早年一直在台湾、美国接受教育,后来参与了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癌症治疗等相关研究。四年前,73岁的林教授不幸被诊断出肾部肿瘤,2023年底,肿瘤已长至4厘米,为避免肿瘤进一步生长对正常组织造成压迫及损伤,林教授决定尽早完成切除手术。

在经过对多地、多家医院的比较咨询后,她了解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的张志凌教授在肾癌、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等泌尿系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中肿拥有先进的手术机器人设备,经过综合考虑,林教授决定前往中肿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硬核黑科技,巧手除肿瘤

据了解,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具有精准、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控制机器人手臂进行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中手部颤动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此外,机器人手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治疗体验。

 

自2016年起,中肿引进达芬奇Si手术系统,2020年引进达芬奇Xi手术系统以来,机器人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泌尿、胸外、肝胆、胰腺、胃肠、妇科等专科领域,累计服务超过6700位病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林教授准备进入手术室

经过了细致的检查和准备,中肿泌尿外科的张志凌教授为林教授进行手术,由擅长围术期危重病人处理,急性疼痛处理的赖仁纯教授进行手术麻醉工作。手术过程中,达芬奇机器人展现了其卓越的微创手术能力,相当于给医生添加了“三头六臂”、“火眼金睛”,720度灵活转动的机械手,顺利完成细微而精确的手术,成功地切除了肿瘤。


张志凌教授操作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肿瘤被完全切除,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林教授便能够下床行走,一周后已可以在小区内散步,三个月后复查一切正常。林教授对张志凌教授及其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跨越海峡的信任,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面对肿瘤的侵袭,中肿专业的医疗团队,以精湛的技艺和无私的爱心,为健康架起了希望之桥。

完成手术后,护理团队为林教授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张志凌教授团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展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跨越海峡的守护,这不仅帮助我顺利康复,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林教授说。这次的治疗是两岸人民共同编织的这张爱之网。这份跨越海峡的救治之情,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溪流,流淌在两岸人民的心间,成为连接两岸血脉亲情的又一座坚固桥梁。

 

来源:泌尿外科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