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哭声,有温度”儿童颅脑MRI检查“变乖”妙招!

2024-07-11

“我不要进去里面,黑乎乎的我好怕……”在磁共振检查室门口偶尔会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医护工作人员经常“绞尽脑汁”也没办法让孩子配合治疗。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麻醉科、影像科、微创介入治疗科和儿童肿瘤科团队通力协作,贴心照护,终于让2岁9月的宁宁“安静”了下来,在全麻下完成了颅脑磁共振检查。

 

4次镇静仍静不下来!

 

宁宁是一名神经母细胞瘤Ⅳ期高危患者,还伴有有脑膜侵犯。一开始,宁宁在外院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后,宁宁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在接受了化疗后,宁宁需要再次检查和评估颅脑肿瘤情况。但是由于对检查的极度恐惧,宁宁一直拒绝配合。无奈之下,治疗团队尝试了四次常规镇静联合睡眠剥夺等方法,宁宁都没办法顺利完成检查。此时,宁宁的爸爸妈妈也开始焦虑不已。治疗一度陷入了僵局。

 

同心守护童心,开启“绿色通道”

 

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检查时间较长,对于儿童而言,很难全程配合。儿童哭闹晃动,很容易造成伪影,给影像诊断和评估带来困难。

 

为了让极度不配合的宁宁完成重要检查,儿童肿瘤科张翼鷟主任带领科室医护同事,立即组建了协作组,朱佳副主任医师积极协调相关科室。儿童肿瘤病房儿童肿瘤病房的护士姐姐专门带着宁宁来到扭蛋机前,安抚她焦虑的心情。“宁宁,如果你乖乖配合,就可以扭动扭蛋机,拿到小礼物。”

 

随后,在手术麻醉科主任谢敬敦、党支部书记李伟的支持与协调下,郭娜副主任医师承担了宁宁的全身麻醉重任。无磁监护又是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保障。经多方询问,从微创介入治疗科临时调入监护仪器。因监护仪多用于成人,加之很少搬离至MRI室,设备和线管的兼容又是一个未曾触及的难题。

 

微创介入治疗科范卫君主任、张天奇副主任医师、胡小春护士长立即调配人手商量对策马上从科室调配设备至MRI室待命。在影像科主任谢传淼和技师长何浩强的调度下,开启了“绿色通道”安排了较为安静的MRI室为宁宁检查。

 

“321,睡一觉就好了!”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的情况下,当天下午3点,医护人员将宁宁送到MRI室。“宁宁乖乖听话,数321,睡一觉就好了!”在消磁心电检测支持下,郭娜副主任医师迅速给宁宁全麻镇静,宁宁很快进入睡眠状态,不到30分钟顺利完成颅脑共振检查。

 

朱佳副主任医师介绍,磁共振检查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高软组织对比、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无创性等优势,正常检查不会对小朋友造成伤害,家长们可以放心。磁共振机器是一个类似大型圆筒,小朋友躺在可移动的检查床上移入大圆筒。扫描成像过程中小朋友会听到类似机械声或撞击声。扫描时因射频效应,部分小朋友会感觉身体会微微发热,是正常情况,不用担心。

 

检查完毕,宁宁很快清醒,安返病房。所有在场医护人员长舒一口气,她的父母辗转多次的检查得以顺利完成,表示衷心感谢。

 

 

小can科普:如何提高儿童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

 

对于6岁以上智力正常、沟通无障碍,能够配合完成检查的儿童,只需要按照预约的检查时间就诊即可。

 

对于一般的小孩,检查前耐心和孩子解释和安抚情绪,争取孩子的配合。

 

对于不配合的儿童,需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态,尽量安排早上或中午困意最浓的时候进行检查。但由于磁共振检查噪音大,时间长,检查环境陌生,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在清醒状态下难以配合检查。会使检查图像产生运动伪影,影响诊断结果。所以新生儿、年龄较小及无法配合的儿童,通常需药物镇静配合检查。

 

还有这些注意事项哦!

 

常用的镇静方式有哪些?

有口服、灌肠、滴鼻、吸入、静脉等方式,目前开展的镇静方式以口服为主,灌肠、静脉等方式为辅。

 

镇静前哪些重要情况要告知医生?

小儿有严重的感冒、鼻塞、流涕、哮喘、喉软骨发育不良、严重先心、颅内高压、胸腔占位等可能影响儿童生命体征的情况应提前告知镇静门诊的医生。同时要将儿童的药物过敏史、就诊史、目前用药情况等如实告知医生。

 

小儿做镇静检查前能喝水吃东西吗?

禁清水2小时,禁母乳4小时,禁固体食物或配方奶6小时。

 

镇静是否会对小儿的智力造成危害?

目前研究可知,在合规的操作流程及正常剂量范围内,未发现镇静药物会导致儿童智力方面的影响。

 

镇静检查结束后还需注意什么呢?

必须经麻醉医生评估并准许,方可带小儿离开。小儿清醒后可能继续入睡,如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请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呕吐物。如回家后出现气急、面色发绀等异常情况,请立即来院就诊。

 

“无哭声,有温度”

通力合作,同心关爱

护你周全,佑你康复

 

来源:儿童肿瘤科

文:朱佳、郭娜、阙旖

编辑:郑敏珊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