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病灶难逃“火眼金睛”,内镜筛查立大功
谈及此次在中肿的就医感受,李奶奶及家属真的是又“惊”又“喜”。罹患恶性肿瘤固然惊恐,但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也算是“意外之喜”。李奶奶的家人激动地表示,“如果没有中肿医生的‘火眼金睛’,后果真是不堪设想,非常感谢中肿给了我们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月前,年近七旬的李奶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癌症风险因素测评”,结果提示李奶奶存在上消化道癌症的高危因素,随后参加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在中肿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内镜科夏贤峰博士及高晓燕医生在李奶奶的胃体大弯侧发现一处直径约6mm的息肉样隆起,表面粗糙且伴有糜烂。虽然病灶很小,但鉴于内镜下异常表现及职业经验判断,该处病变还是引起了医生的警觉,随即对其活检。几天之后,病理结果证实这是一处局限于胃壁粘膜层的早期胃癌!也正因为发现及时,李奶奶避免了外科切胃手术。在完善一系列术前检查后,李奶奶在中肿内镜病区住院并接受内镜下微创治疗,不仅完整剥离了肿瘤病灶、保留了器官,而且术后恢复很好,饮食和生活如往常一样。
哪些人群需要接受消化道早癌内镜筛查呢?
消化内镜是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食管、胃及大肠),在高分辨率镜头下直接观察消化道粘膜是否存在异常,是发现、诊断及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力武器。那么,哪些人群需要接受消化道早癌的内镜筛查呢?首先,对于具有胃癌及食管癌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接受胃镜筛查,具体是指:
年龄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如东部沿海和中西部黄河中上游地区,包括辽宁、山东、甘肃、江苏、福建等省份),和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晋冀鲁豫徽等省份,以及江苏苏北、四川北部、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
2.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或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失弛缓症、返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及食管癌病史;
5.长期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喜热烫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此外,对于大肠癌(CRC)筛查,目前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就应接受CRC风险评估,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在45岁起应接受结肠镜检查,而高风险人群需提前至40岁接受结肠镜检查。具体是指: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列为CRC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CRC疾病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①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②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③黏液血便;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什么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内镜微创治疗?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绝大多数癌症起病隐匿,在发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自觉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治疗效果欠佳。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及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可通过内镜筛查被发现。
由于早期肿瘤局限于粘膜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经过术前充分评估确定符合内镜治疗适应症的,可通过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即可达到治愈。国际上,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已成为广泛共识,临床证据也表明与传统腔镜下肿瘤根治术相比,内镜微创手术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且由于创伤小、器官得以保留,病人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关键!中肿内镜中心长期开展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工作。内镜中心同时设有内镜专科门诊及住院病区,针对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治提供答疑解惑,以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