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怎么办?中肿专家助力“拆弹”
“发现腹膜后肿瘤后我非常害怕,在多家医院就诊都难以明确诊断,并被反复告知手术切除肿瘤难度和风险极大,无法进行手术,我一度感到绝望。没想到经过董培副主任医师的仔细评估并手术后,不仅切除了肿瘤,而且手术后康复非常顺利,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又充满了信心”。手术后顺利康复的李女士(化名)脸上洋溢着笑容。
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方案难定
35岁的李女士在2023年1月份体检时被查出自己长了一个腹膜后肿瘤,随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CT检查结果显示:腹膜后肿瘤大小约6.4*6.1cm,包绕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并将胰腺推压向前,向上和肝脏及门静脉也关系紧密。当地医院医生告诉李女士,这个腹膜后肿瘤位置很特别,包绕了数条人体重要的血管,无法做手术。看到检查结果及医生的判断,李女士的心情顿时跌入冰冷的谷底。
李女士不甘心,前往其他医院继续咨询。就诊了数家大医院,但是均被告知手术风险极高,无手术机会。经过两次活检后仍无法明确肿瘤性质,发现肿瘤4个月后仍无法开始进行治疗。
多学科团队助力,重燃希望
经过多方打听,李女士了解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的董培副主任医师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经验。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李女士来到了董培医生的门诊。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李女士的CT片后,董培对李女士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李女士的腹膜后肿瘤肿瘤位置刁钻,包绕了重要血管,目前肿瘤性质不明确,且手术风险较大,建议再次病理穿刺,明确病理后再多学科团队评估下一步治疗方案。李女士重新进行了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考虑颗粒细胞瘤。2023年5月腹膜后肿瘤多学科团队对李女士进行了会诊,建议进行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成功的机会。李女士听后,信心倍增,她相信中肿能帮她跨过这道坎。
妙手回春,顺利切除肿瘤
李女士随后接受了6次新辅助化疗,化疗后李女士怀着忐忑的心情复查CT,遗憾的是肿瘤并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渐增大趋势,并且化疗后,肿物和周围血管关系似乎更加紧密。李女士再次找到了董培副主任医师。
“董医生,我还年轻,孩子还这么小,我不能眼睁睁的等着无医可治啊,拜托您们想想办法救救我,什么样的风险我都愿意承担”。看着李女士求助而又坚定的眼神,董培副主任医师深深感受到了作为医师的责任和压力。
多学科诊疗团队再一次对李女士进行了会诊,由于李女士的肿瘤对化放疗不敏感,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的选择。然而肿物被周围重要血管包绕,就如同树根抱石一样关系复杂,且位于胰头十二指肠部位,手术风险极高,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且需要多血管团队共同手术才能完成。董培副主任医师耐心的跟李女士沟通,本着对中肿和董培医生团队的信任,李女士毅然决定接受手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发现肿瘤近1年后,由董培副主任医师主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血管外科黄楷副主任医师、肝脏外科周仲国主任医师、胃外科邱海波副主任医师协助手术,一起进行这台高难度手术。术中发现肿物位于腹膜后,挤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并向前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和胰头及十二指肠关系紧密,并挤压胆总管和肝脏及门静脉,任何一个位置都需要精准的解剖分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就如同拆弹专家在小心翼翼的拆除炸弹。手术先由董培副主任医师主刀,由邱海波副主任医师将肿物和胰头及十二指肠游离,再由周仲国主任医师游离胆总管和肝脏及门静脉,最后再联合黄楷副主任医师将肿物从血管完整游离。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手术结果堪称完美。肿瘤完整切除,术中仅出血150ml,重要的血管和器官都没有受到损伤。术后李女士安全返回病房。
术后第二天,李女士就能下床活动,她热情地与病友及医护人员寒暄。久违的笑容再次出现在李女士的脸上,笼罩在心里的阴霾一扫而空。李女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术后不久便康复出院。“多处就诊,医生束手无策的时候我感觉万念俱灰,感谢中肿和董培医生帮我顺利切除肿瘤,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又充满了信心。”李女士出院时激动地说。
术后三个月复查,CT显示李女士腹腔内肿物已经完全切除干净,不需要后续治疗,李女士也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希望能让腹膜后肿瘤患者多一份希望”
“腹膜后肿瘤指源于腹膜后间隙的、非特定器官的一大类肿瘤,以少见、难治著称。因为位置较深,很难早发现,往往发现时候都已经是局部巨大且复杂的病情。也因为临床少见且涉及多个脏器,需要多学科共同治疗,很多科室也不愿意收治这样复杂的患者,患者经常不知道去哪里就医。”董培如此说道。“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有很多,病情复杂,多处求医无果,不仅耽误治疗,也使患者身心俱疲。近年来有不少全国各地腹膜后肿瘤患者来到中肿就诊。”董培希望通过不断钻研医术,帮助腹膜后肿瘤患者少走一些弯路,给患者多一份希望,让患者在与疾病抗争中多一些底气和力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腹膜后肿瘤多学科团队是在周芳坚教授指导下多年来致力于采用个体化多学科全程管理模式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团队。团队包括泌尿外科、血管外科、肝脏外科、胃外科、肠外科、放疗科、微创介入治疗科、生物治疗中心、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科室的专家,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全程管理。目前团队正在开展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期望能进一步提升中国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肿瘤,来源于神经鞘软组织。主要好发的部位在头部、皮肤、口腔、消化道、腹膜后等,表现为质地比较硬的肿块,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多数颗粒细胞瘤是良性肿瘤,也有少数颗粒细胞瘤存在潜在的恶性,属于低度的恶性肿瘤。颗粒细胞瘤对于放化疗不敏感, 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手术将包膜完整切除,多数病人可以获得彻底治愈。但如果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随着时间延长,颗粒细胞瘤体积增大,可出现局部的浸润,也可能会出现扩散和转移的情况,较难治愈。因此,建议在发现颗粒细胞瘤后,及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长期随访,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复发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