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GPS)在胃肠联合病区启动啦!
“这一年多我体重都下降了快30斤了,都不知道怎么吃东西好了,营养跟不上,医生都不让我化疗了!”经历了胃全切手术以及多程化疗后,林先生(化名)对着营养管理门诊的刘莉副主任道出了他的烦恼。
据统计,我国三甲医院住院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0.4%,其中,中重度达58.2%,相关研究显示各类胃肠外科疾病患者中,胃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率最高,其次是肠癌患者,55%胃癌患者术后一年体重下降超过10%。
重营养,保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一瘦就弱”。营养不良带来的后果包括、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另外,营养不良也会影响肿瘤治疗的进度及效果,对抗肿瘤治疗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化疗不良反应增加,对肿瘤治疗耐受性和依从性降低,死亡率增加,手术后伤口愈合缓慢、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饿不死的肿瘤细胞
由于担心外界补充的营养会促进肿瘤生长,很多肿瘤患者依然希望通过减少营养的摄入,甚至采取极端的饥饿手段,来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但事实是,即便不给营养,肿瘤细胞也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
尽管各肿瘤营养指南已给出营养筛查、评估和干预的相关建议,然而由于患者的一些营养误区、对营养治疗的不理解,加上医护人员对肿瘤营养治疗不够重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导致医护营养评估不到位,营养治疗不及时,疗效不理想,营养管理的举措仍待加强。
为了能让肿瘤患者得到更规范全面的营养治疗,在中心及各个科室的帮助下,2023年3月2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肠联合病区召开了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guide patiens support care,GPS)启动仪式。
项目启动合影
孙颖副院长会上致辞
吃好一天N顿饭
为推动项目的建设,胃肠联合病区护理团队联合多学科协作团队,在护理部刘莉副主任、胃肠联合病区王玲燕护长带领下,建立以临床医生-营养专科护士-营养师-药师联动一体的胃肠营养专家团队,优化营养管理流程,从住院评估-干预-出院延续护理等全程管理模式,为胃肠道肿瘤患者订制个体化营养管理方案,帮助吃好一天N顿饭,让患者住院期间无忧,回家之后不愁!保持应有的体重,更顺利地完成肿瘤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胃肠联合病区李元方主任、丁培荣主任会上发言
“项目的建设,不仅让我们医生开始重视患者的营养状态,更是将各种营养干预措施落到实处,有理可依,有据可查,规范我们的诊疗工作”,赵百伟医生汇报工作时重点指出。该项目同时还带动广东省内6家下级医院胃肠科的营养规范管理模式,促进基层医院的专科发展。
护理部刘莉副主任会上发言
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的设立对防治肿瘤患者相关性营养不良,推动营养支持治疗,加速患者康复,节约治疗费用具有重大意义,真正意义上做到让患者获益。作为国内顶尖的肿瘤医院,示范病房的设立更是推动胃肠道肿瘤患者专科营养评价体系与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的标准,为全国胃肠道肿瘤营养支持和综合治疗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胃肠联合病区营养专家的个性化指导,林先生在住院期间成功增重5kg,林先生及家属也获益良多,不仅掌握了胃癌肿瘤患者应有的饮食习惯,后续的化疗也终于提上了日程,居家护理也得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能量和营养素支持,更将担负治疗营养不良、调节代谢、调理免疫等使命,为患者提供更优更全面的营养治疗。
文/刘晓丽
GPS(guide patiens support care):原意是指全球定位系统,此处guide指为患者提供全程营养管理,patiens是指以患者为中心,support care指的是规范化的营养支持,GPS更是将营养干预定位于肿瘤治疗的各个环节当中,定位营养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定位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