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说说“流式细胞术”的那些事
大家听说过“流式细胞术”吗?可能你们对它的了解程度没有对生化、免疫、临检和其它检验项目那么深。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个技术虽然在上个世纪70年代问世,但是真正广泛地运用在临床也就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广大群众乃至不少的医疗工作者对它也不是特别地熟悉。下面就让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流式细胞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希望大家看完后能有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建立在流式细胞仪这机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通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标本中的细胞,对其进行多参数的测量,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快速、高效等特点。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高科技、高敏感性、高速分析细胞和微粒的技术,在临床及科研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基本上每一家医院或研究机构都会配备有一台或者多台流式细胞仪用于临床服务或医学研究。概括地说来,目前流式细胞术在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是血液疾病的诊断以及与免疫功能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监测、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及自身免疫病病人免疫细胞的功能性检测。

清楚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后,现在给大家说说流式细胞术在血液诊断中的意义。血液疾病的诊断传统上依据患者骨髓病理、淋巴系统病理结果以及出凝血结果的异常而做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认为不能只依赖形态的结果对血液肿瘤做出诊断,必须在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的前提下,综合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的各种指标才能精准地诊断血液疾病,而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肿瘤分类标准的依据。目前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的应用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微小残留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表型、CD34阳性细胞计数等检测;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以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流式细胞术亦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在当今热门的细胞治疗中,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检测也是通过流式细胞术来实现的。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检测中的意义在于:①系别鉴定和亚型的区分,其中在区分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系列未明的白血病类型、急性白血病不能分类型和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诊断中,流式细胞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②提示遗传学异常;③判断预后;④微小残留病监测,流式细胞术是目前监测微小残留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操作流程简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适用于近95%的急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灵敏度为103-104,如果采用多参数(6-10色)流式细胞术,灵敏度可以达到104-105。
同样地,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瘤诊断及预后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免疫表型的特点,而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互补作用。流式细胞术的优点更多体现在它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较快的报告周期;而它在淋巴瘤诊断上的弱点则是无法取得形态学结构特点,因此在判断淋巴瘤亚型上没有病理组织检查那么有优势。此外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肿瘤的敏感性远低于形态学,因此,异常浆细胞的百分比应以形态学结果为准。


流式细胞术除了在血液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其免疫细胞比如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及其功能是否正常,指导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与用药。一般说来,如果细菌感染的时候,CD4阳性细胞的百分比与绝对数量就会升高,CD8阳性的细胞就会不变或者下降,导致CD4与CD8的比值升高;如果病毒感染、胞内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时CD4和CD8则会有相反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初步鉴别感染的种类。

大家看到这些流式图是不是觉得像水彩画那样色彩斑斓?在我们这些流式超级爱好者眼中看来,这些流式图就好比梵高、毕加索的画那样地赏心悦目,哈哈。流式细胞术的那些事就说到这,更加深入的介绍留到下次慢慢说,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