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无力面临瘫痪?原来是脊柱里长了个“炸弹”

2021-09-06




来自湛江的卜女士今年四十多岁,2年前因双下肢无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脊柱肿瘤”,并行手术治疗,因手术当中肿瘤出血凶猛,为了安全起见,当地医院仅取出少量的组织,因此无法做出确定的病理诊断。


手术后,卜女士的下肢肌力虽得到了短暂的改善,但不久后又出现了下肢明显乏力的症状。在当地医院通过MR检查发现,卜女士的脊柱肿瘤严重压迫了胸椎脊髓,鉴于初次手术的凶险,当地医院建议她到大型专科医院就诊。


卜女士是家庭主妇,平时并无不良生活习惯,怎么会得脊柱肿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个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好在她的女儿很积极,把妈妈带到了广州求医。


听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脊柱肿瘤MDT团队多次成功完成高难度的脊柱肿瘤手术,特别是多节段脊柱肿瘤的整块切除经验丰富,卜女士来到中肿。


中肿医生:脊髓重度压迫

已经造成下肢瘫痪风险!


中肿骨与软组织科王晋教授接诊后,经过详细的体格和影像学检查,认为目前卜女士脊髓重度压迫已经造成下肢瘫痪风险!需尽快手术解除压迫以抢救脊髓功能。


胸椎MR发现肿瘤累计了3个胸椎,明显压迫脊髓,并且血供丰富。


怎么破?脊柱肿瘤MDT团队出动!


鉴于卜女士上次手术的凶猛出血以及病理诊断仍不明确的情况,王晋教授立即召集了脊柱肿瘤MDT讨论。影像科艾飞、张赟以及尹韶晗三位医生指出这个肿瘤血供丰富,影像学特征支持中间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由于肿瘤与硬脊膜关系密切,放疗科李巧巧副主任医师制定了术后的放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


王晋教授团队与病人深入交流


拆弹,如抽丝剥茧


经过缜密的术前规划,在手术麻醉科曾维安教授团队和刘艳玲护长团队的协作下,王晋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为卜女士拆弹。


当常规剥离显露椎板时,出血明显比往常增加,预示着这个肿瘤是一个明显富血供的肿瘤,术中如不能很好控制出血,将带来凶险的大出血


于是,王晋主任与麻醉团队及时沟通术中情况,并做好了输血的各项准备,保证卜女士稳定的血液动力。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王晋教授团队首先精准寻找并结扎肿瘤的滋养血管,显著减少肿瘤的血管,再应用超声骨刀技术和双极精准止血技术,进一步减少出血,在实时监控脊髓功能条件下,成功切除肿瘤,实现了三节段胸椎整块切除,手术耗时4个小时,术中出血仅为1800ml


欣喜!4周后她恢复行走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卜女士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仅仅在ICU观察了1天便转回普通病房。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卜女士的脊柱肿瘤为梭形细胞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经过16天的住院康复护理,卜女士的下肢肌力达到3级,可以出院啦!


术后经过4周的肌力康复锻炼,卜女士的下肢肌力明显改善,已恢复至4级肌力(正常为5级),行走能力也得到了恢复,卜女士和女儿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术后四周,卜女士的下肢肌力明显改善


小can说cancer

脊柱肿瘤指发生于脊柱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肿瘤,绝大多数青少年脊柱肿瘤为良性,而中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脊柱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均可累及椎体和后方结构。原发性良性脊柱肿瘤一般进展慢,病程长;恶性脊柱肿瘤则进展较快,病程短,临床症状出现较快,约占每年新增恶性骨肿瘤的10%。


脊柱是全身的支柱骨骼,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位置深在,其周围有大血管和脊髓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大。脊柱肿瘤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局部肿块、脊柱畸形以及瘫痪等表现,如就诊不及时,后果严重。脊柱肿瘤手术是肿瘤外科学的高难度手术,是学科学术水平的体现,如果不经过缜密的术前计划,不仅会引起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或瘫痪,还会增加肿瘤复发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骨与软组织科联合实力雄厚的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介入科等相关学科,成立脊柱肿瘤多学科团队(MDT),实现脊柱肿瘤精准病理诊断,精准手术规划,精准放疗计划,为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


中肿脊柱肿瘤多学科(MDT)团队


在外科技术上,中肿骨与软组织科不断优化手术技巧,朝着精细化手术的方向迈进,目前已成功开展了多节段颈椎/胸椎/腰椎以及全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学科的技术实力,标志着中肿脊柱肿瘤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前沿接轨。


文/唐清连

编辑/高寒、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