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肉瘤(Osteosarcoma)
骨肉瘤是来源于骨的恶性肿瘤,为青少年和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股骨上段以及肱骨上段等,20%左右患者就诊时可有肺转移。
症状和体征
(1)疼痛: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表现为顿痛、针刺样疼痛或酸痛等,夜间疼痛加重。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2)局部肿胀和软组织肿块:部分患者有局部肿胀感,可触及局部肿块,肿块压痛明显,肿块表面可有静脉曲张和皮温升高。
诊断
骨肉瘤患者一般需要完成局部X线和MRI,胸部CT以及全身骨扫描等检查评估疾病分期。强调术前粗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骨肉瘤的诊断需要在骨肿瘤专科医院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综合诊断。
根据WHO分类,骨肉瘤病理类型可分为可分为中央型和表面型两大类,其中前者可细分为:普通型,髓内低度恶性型,圆细胞型以及血管扩张型;后者可细分为:骨旁骨肉瘤,骨膜型骨肉瘤以及表面高度恶性型骨肉瘤等。
治疗
目前骨肉瘤的规范治疗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一线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MTX),阿霉素(ADM),顺铂(DDP)以及异环磷酰胺(IFO)等。根据我们临床实践和国内外临床文献,我们认为阿霉素的效果比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效果更为确切。如一线化疗药物效果较差,可能需要改用二线化疗方案。手术可分为保肢和截肢两大类,目前大部分患者可实现保肢治疗。广泛外科切除原则对降低肿瘤局部复发至关重要。良好的康复锻炼对保肢术后改善肢体功能非常重要。部分肺转移患者可接受肺转移灶切除术。化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白细胞、血小板和肝酶等指标。
随访
患者的随访包括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局部X线和胸部CT,必要时MRI)。术后2年内,每3月随访一次;术后第3年则每4月随访一次;术后第4-5年为每半年随访一次,术后第5年之后为每年随访一次。
预后
骨肉瘤有治愈的希望!目前无肺转移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