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癌症会出现脊柱转移,微创手术可控制脊柱转移瘤1年以上
南都讯 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余广彪 年近六旬的周阿姨是一名晚期肾癌患者,不断进步的治疗手段,让她的肾癌渐渐变成了慢性病。
可狡猾的肿瘤细胞依然四处逃窜、游走,内脏虽然好转,但是聚集在了她的脊柱内吞噬、攻击正常骨组织,进而是骨折、濒临截瘫。
若是以往,担负保护脊髓这一最重要神经组织任务的脊柱出现肿瘤,外科手段往往投鼠忌器。
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骨与软组织科王晋教授及其手术团队悉心操作,巧妙地将脊柱肿瘤和脊髓分离开来,辅佐以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遏制肿瘤生长,周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极好控制,为后续肾癌治疗赢得了关键的窗口时间。
10-11日,2019脊柱骨盆转移瘤高峰论坛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脊柱转移瘤论坛在穗启动。
南都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伴随着癌症治疗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越来越多的抗癌患者开始出现骨转移,尤其是脊柱转移。道高一丈的现代医学,则以多种途径对脊柱这一禁区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或抑制癌症生长,或彻底切除转移癌。
诸多癌症晚期会转移到骨骼、脊柱
癌症之所以称之为恶性肿瘤,其顽强的生命力、顽固的破坏本性,使其呈现了一大特点,那就是进入到抗癌晚期的患者,多数都会发生复发与转移。骨骼、尤其是脊柱成为癌细胞转移、攻击的重点区域。
王晋教授表示,临床上几乎所有晚期癌症都可能出现骨转移、脊柱转移,但肺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肾癌以及岭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出现骨与脊柱转移的几率更高,排名靠前。
骨骼和脊柱一旦被癌细胞攻击侵蚀,意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大大受限、受损。核心位置的脊柱肿瘤,甚至会引发截瘫,使患者彻底丧失运动能力。
“这样一来,患者本来可以接受标靶药和免疫药物来抗癌,因为本人丧失运动能力而错过机会。”王晋表示,更何况截瘫、骨折的发生,大大增加了褥疮、肺部感染的几率,使患者死于这些本和癌症无关的疾病。
早在本世纪初期,欧美等医疗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关注到了恶性肿瘤的骨转移问题,并开始寻求通过手术联合立体定向放疗的手段来抑制脊柱、骨转移瘤的生长。“临床随机研究结果很喜人,通过手术联合放疗等手段干预的晚期癌症病患,其行走等运动能力平均要比没接受手术的延长120天以上。”
超九成转移癌控制1年以上
同样关注到这一问题的中大肿瘤防治中心,3年前专门设置了骨与软组织科,并协同化疗、放疗、介入、病理和放射科等诸多领域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应对日益增多的脊柱、骨转移瘤。
王晋教授透露,开科三年来,他所在的脊柱团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通过随访发现,凡接受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92%的病人其转移瘤都得到了超过1年的局部控制。“患者能够在完成脊柱转移瘤微创治疗、控制后的很短时间内,就恢复到内科治疗、放疗当中,继续抗癌。”
王晋透露,他所在团队对于每一个转移瘤患者都会进行系统的脊柱稳定行评估和脊髓压迫的评估,并根据具体的病情来安排手术治疗方案,个性化和阶梯样设计从创伤最小的微创手术、活检,到稳定手术、微创分离手术,再到局部转移瘤彻底切除。
“患者避免了出血多的开放手术,往往两周时间就能康复。”
王晋透露,在手术完成后,又有专业的放疗团队为患者进行精准的立体定向放疗,抑制转移瘤的生长,保障了对脊柱转移瘤的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继续坚持抗癌。
编辑:易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