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协例N0.3∣直击靶点,转危为安——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分享
“童”心协例N0.3∣直击靶点,转危为安
——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分享
撰稿:朱佳
患者,男,15岁。发现腹腔、盆腔多发肿块1月余2015年7月29日入院。
现病史: 2013年因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治,发现腹腔肿物,于2013年11月28日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腹腔肿物切除术,病理:腹腔炎性假瘤。2015-6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腹泻,每日大便约10-20次,呈水样便,伴腹胀,当地医院CT:中下腹及盆腔多发肿物,肿物穿刺活检: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015-7-27入本院泌尿外科,胸片: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行胸腔穿刺引流及置管术,2015-7-29转入儿童肿瘤科。
体格检查:三凹征(+),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中下腹部可扪及一约6cm´5cm大小肿物,质硬,肝脾无肿大,肛周有赘生物,肛周有鲜血渗出。
辅助检查
2015-7-27胸片:右中下肺野见大片致密影
2016-7-23本院病理: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ALK(+)SMA(+)HHF35少数(+)Desmin(部分+)Myogenin(-)h-CD(-)S100(-)Bcl-2(-)CD163(-)
分子检查:ALK基因易位FISH检测阳性
诊断
腹、盆腔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Ⅳ期)
治疗及转归
入院情况及初始处理:患儿入院后有气促、烦躁不安,里急后重,持续中流量吸氧,SpO2维持在95%以上,胸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出红色胸水,约1000ml,大便为暗红色稀便。
2015-7-30至2015-7-31予IFO d1-2+VCR d1化疗,同时予塞来昔布口服。 患儿仍有排血便,出凝血功能:PT和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低,给予输注人纤维蛋白原、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口服云南白药,静滴生长抑素,肛周渗血无明显好转。
2015-7-31予克唑替尼,200mg,po,qd试验性治疗。口服一天克唑替尼后,肛周渗血明显减少,腹胀好转,腹部包块缩小。期间患儿出现发绀、幻觉、精神异常,SpO2下降至65%,考虑无法吞咽引起发绀,暂停口服克唑替尼1天,仍有间断发绀,后陷入昏迷。遂留置胃管,胃管内注入克唑替尼。期间患儿出现高钠血症,血Na 160mmol/L,SpO2仍有下降,夜间明显,最低至80%,同时不排除高钠血症或DIC引起的颅内出血,输注白蛋白、低张晶体液,甘露醇脱水,小剂量肝素维持治疗。
克唑替尼口服3日后,患儿腹部肿块逐渐缩小至4cm´3cm,
口服第6天,腹部较前变软,未再排血便,神智较前转清,对答切题。体查:三凹征(-)中下腹部包块3cm´3cm。口服替唑替尼后第12天,患儿无胸水流出,能自行进食,腹部肿块缩小至2cm´2cm,患儿出院。患儿不规律口服克唑替尼一个月后,自行停药。复查腹部CT:腹腔大网膜肿块,互相融合,最大约7.1cm´4.7cm,较初诊外院片缩小。重新继续口服克唑替尼,口服6个月后,复查CT:肿瘤较前增大。排粘液便。CT:腹膜、大网膜增厚、模糊,见多个结节、肿块,部分分界不清,相互融合,最大者范围约81mm*50mm,与口服克唑替尼一个月后对比,病灶范围稍增大。患儿口服二代ALK抑制剂布加替尼(90mg/d)至2016年9月。
随访
2017年4月28日CT:腹膜、大网膜增厚、模糊,见多发
结节,较大结节约12mm´10mm,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节较前缩小。腹盆腔多发结节,较前缩小。
2019年7月16日复查腹部彩超: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
大小约28mm´8mm,椭圆形,边界清,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未探及。肝脏、脾脏、胰腺、双肾、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占位病变。盆腔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双侧髂血管旁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
患儿现停治疗4年,现读大三,声乐专业,身高171cm,体重61kg,性格开朗乐观。
点评
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由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细胞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中度恶性肿瘤,属于一类软组织肉瘤。通常累及儿童和年轻成人软组织和实质器官,较少发生转移,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多数发生在肺部、腹部、盆腔或腰背部。
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法,完整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手术切除单一孤立病灶可能达到治愈,但治疗后有可能复发。复发取决于手术切除完整性和肿瘤部位。腹部IMT完整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为25-40%,肺部IMT复发率为
化疗的作用多见散在病案报道。含烷化剂的化疗方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有效。转移期患者可能对多药化疗有效。
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环氧化酶-2表达,因此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有效。文献报道,32例IMT患者接受手术,部分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总生存率为94%。3例复发,2例死亡。
有约50%肿瘤细胞可发生染色体易位。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人。主要为2q23和不同染色体发生易位,形成ALK基因,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例患者与文献报道不同之处在于,肿瘤巨大,发生胸膜转移, 病情重。肿瘤有ALK基因重排,在给予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后,短期内肿瘤得到控制并缩小。在发生克唑替尼耐药后,给予二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肿瘤仍然缩小。现已正常带瘤存活,正常上学。
因此从本例病例中,可以看出炎症肌纤维母细胞
瘤发生于腹部实质器官,也可远处转移。ALK抑制剂起效快,可以作为无法手术、ALK易位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选择
治疗前 停口服药治疗后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