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2022年12月04日,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行。本次年会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大会主席为专委会的主任委员王曦教授。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是广东地区乳腺癌专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专委会的正式委员近100人。因近期疫情形势影响,本次年会专委会取消线下会场,采用纯“线上会议直播”形式,参会专家均在线上进行交流。


虽然年会举办形式与往年不同,但会议内容精彩更胜往年,参会者热情高涨。本次年会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聚焦乳腺癌的治疗前沿,会议从国内两位学术大师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在自己的“肿瘤生态学”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小结了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肿瘤微环境中的“效应免疫细胞布控”理念,为目前乳腺癌领域热度高涨的免疫治疗带来更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国内乳腺癌病理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天津肿瘤医院的付丽教授介绍了自己20余年以来的延续性研究成果,为大家抽丝剖茧般地展示了高转移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子基础。随后,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的王树森、袁中玉教授系统、详细的解读了HER2+乳腺癌领域的一系列最新研究结果,对DS8201等即将在国内上市的“神药”为乳腺癌治疗格局带来的巨大改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会议的第二单元,省内的多位大咖展示了提高乳腺癌诊疗的广东探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刘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直击临床痛点的三阴乳腺癌精准诊疗探索实践,创新性的使用ctDNA疗效预测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显示出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与临床应用前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的副主委、山东省肿瘤医院的王永胜教授则总结了其团队10余年以来“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与经验,为大家重新梳理了乳腺癌区域淋巴结的处理原则。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科的唐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多项的乳腺外科新的技术,介绍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年度进展与实践”。本单元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陈前军教授,他为大家风趣、犀利的解读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最新研究,对“化疗+免疫治疗”是否成为目前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点评,极具临床指导意义。




会议的第三单元首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颖教授针对gBRCA致病突变的HER2-乳腺癌,分析了PARP抑制剂与免疫治疗的使用选择,优化了mBRCA+乳腺癌的新辅助/辅助方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林焕新教授、史艳侠教授,中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杜彩文教授,则对乳腺癌的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的治疗进展提出了自己的总结与思考。




最后一单元是热点辩论专题。针对“HR+HER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化疗/内分泌治疗”,广东省中医院的戴燕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毕锡文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辩述,均引起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pCR的临床Ⅲ期TNBC是否需要辅助系统治疗”,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杨辞秋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洪若熙教授的观点对撞也异常精彩,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




本次大会反响热烈,线上直播点击达1万余人次,是一场高水平、高规格、高人气的大会,为推动广东乳腺癌诊治的多元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迈向国际高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