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创治疗学术盛宴来袭!群英荟萃,携手互促

2019-07-23

 
  活力初夏
  除了鲜花的馨香
  南国花城还洋溢着浓浓的学术气氛
 
 
 
  近日,中国医学创新发展论坛、第十五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首届南方肿瘤微创介入论坛于2019年5月24-26日在南国花城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以“微创、精准、创新、发展”为宗旨,引领我国肿瘤微创与精准治疗的综合学科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
  此次盛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从事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和肿瘤防治的专家与学者,近1000位代表共赴这场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年度盛宴,在初夏的南国风光和花城大都市的非凡魅力中相聚、交流和分享学术成果。接下来就让中肿官微带你一起共赴这一场初夏的学术盛宴,共赏学术交流之盛况。
 
 

 

 

 
  本次大会分为3天举行,会场细分为多个,其中主会场及开幕式将于岭南大会堂举行,其余分会场的学术盛宴将于茂名厅、揭阳厅、梅州厅、羊城厅、湛江厅、江门厅、佛山厅逐一呈现。
  5月25日上午的岭南大会堂,本次学术盛宴盛大召开——由曾木圣教授、张福君教授、肖越勇教授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林东昕首先做大会致辞,他用亲切的语言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肿瘤微创介入治疗蓬勃发展,尽管进步巨大,但攻克癌症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最后他预祝本次大会完满成功。
 
  
 
林东昕院士致辞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龚国平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在大会致辞,他介绍说中国医学发展论坛的召开是一场医学的盛宴,并对各位学者的到来祝贺。龚厅长指出,广东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医疗大省,GDP占超全国的9分之一。进口总额1万亿左右,占全国的1/4。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纲要,目的在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其中有5大战略定位,包括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我们省委省政府重视医药医学的发展,肿瘤是生物医药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都在肿瘤领域重点布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内肿瘤治疗的领先单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微创、精准、创新、发展”,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引起专家们的共鸣,引发新思,他期待本次会议的火花能为我国医学的建设建言献策。
 
 

 

龚国平副厅长致辞

 

  开幕式上,本次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主任黄金华教授依次介绍了大陆以及来自全球5个国家/地区的嘉宾,并邀请重量级嘉宾致辞。
 
 

 

黄金华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副院长代表医院致辞,他指出我们医院目前是国内顶尖的癌症中心,目前三大院区正在建设中,希望能够在未来进一步提供医院的业务服务能力,朝着世界顶尖的癌症中心继续买进。我们医院的微创介入中心在吴沛宏教授的积极组建下,在国内也是最早开展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给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次大会是一个进一步交流和发展的非常好的平台,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完成。
 
 

 

中心曾木圣副院长致辞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福君教授致辞。他首先欢迎各位来宾的远道而来。其后,张主委说道:吴沛宏主委以及申宝忠主委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们这届领导班子将会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继续把微创事业发扬光大。微创是我们终生从事的职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追求学术和微创治疗的理念不会变。最后他代表主委会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张福君教授致辞
 
  接着,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前任主委吴沛宏教授致辞,作为他肿瘤微创消融治疗大会的创始人,他首先感谢了过去的老一辈专家对于微创消融大会的致辞,也感谢了中国抗癌协会一直以来对于本系列大会的支持。微创介入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我们在过去发表了不少SCI文章,证实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是有效的,超前的治疗方案。在新一届的主委教授领导下,在黄金华主任的领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我希望我们的学会未来能办得更好。
 
 
 
吴沛宏教授致辞

 

  最后,中国抗癌协会,王瑛秘书长压轴致辞。他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对于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对同道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知道肿瘤的微创治疗是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模式。中国抗癌协会在2005成立了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这个专业委员会发展的很好,很快。刚才看了中山肿瘤30年的宣传片,我感到非常震撼,在吴沛宏以及各位专家的带领下,已经走到了国内No.1的地位。这为我们全国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发展迅速,每年都召开大会,培训会,对我们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抗癌协会1984男成立,30年的发展很快,影响力越来越大;自从樊代明院士当选理事长后,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来壮大。肿瘤大会由2年1次改成了1年一次。抗癌协会的发展对于我们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也是推动带动抗癌协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80个专业委员会。我们的队伍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
 
 

 

王瑛秘书长致辞
 
  这届肿瘤微创治疗大会以“微创、精准、创新、发展”为宗旨,融合和外科,内科,放疗等多学科的最新理念,将为肿瘤的综合治疗起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官微君向您速递大会精彩论道。
 
复旦大学 王威琪院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影像医学有关问题的认识

 

  王院士简述了生物医学工程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并从传统医疗器械的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医疗设备,颠覆性技术这5个方面将目前的新兴科技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最后,王院士总结道:科技越发展,人文越重要,技术只能实现工具的理性,人文才能实现价值理性。要让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非祸害人类。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陈志南院士团队 蒋建利 教授
 
 

 

免疫治疗——肿瘤治疗新时代
 
  蒋教授:癌症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疾病负担,而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从现在最热的抗体治疗,时髦的细胞治疗以及方兴未艾的肿瘤疫苗三个角度叙述了当下免疫治疗的进展。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医疗前沿,重编程自己的细胞来攻击致命的癌症,在CAR-T临床研究中,中国已经是主力军,全球超过50%的CAR-T临床试验都在中国。最后,他对未来免疫治疗的方向做了总结和展望。
 
林东昕教授院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食管癌基因组改变与精准防治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预后仍然不令人满意,目前没有专门有效的治疗药物。揭示和阐明食管癌基因组的改变是实现食管癌精准个体化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林院士从种系变异,体细胞突变,DNA拷贝数改变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他们团队所发现的食管癌的遗传背景以及发病机制特点,他们的研究结果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在将来为食管癌带来更多精准治疗的方案。当然,晚期食管癌基因组改变非常复杂,涉及许多基因和通路,挑战仍是巨大的。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杜奕奇教授
  
 
 
 中国消化道早癌的筛查进展
 
  杜教授指出我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工作刻不容缓,尔后他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他们团队在国内进行的早期胃癌的筛查的研究成果,并以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形式发表在今年3月的Gut杂志上。他强调以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为核心的早癌筛查模式已经建立,这个方法符合国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用比。他也指出了胃癌的早筛方案仍尚未完美,未来可以从提高早癌筛查的阳性率,挖掘新的胃癌筛查的标志物,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胃镜图像资料以及采用磁控胶囊胃镜辅助胃癌筛查来进一步优化筛查方案,给广大群众带来福音。
 
北大三院 王俊杰教授
 
 
 
3D打印技术与放射性粒子治疗初步研究总结——中国北方粒子多中心协作组
 
  王俊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粒子发展在于进入NCCN指南的询证学证据太少。因此,他牵头成立的北方粒子多中心协作组一直积极投身于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标准的研究。讲座中,王教授展示了他们已经完成的3D打印技术辅助的粒子植入治疗的计量学研究,验证结果鼓舞人心。此外,他们团队在2018年发表了头颈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治疗专家共识。这些成果正一步一步,为粒子植入这项治疗逐渐步入主流,纳入指南做铺垫。
 
中国抗癌协会办公室主任 赵文华
 
 
 
科技奖的申报要领

 

  赵主任指出,目前抗癌协会和肿瘤领域相关的科技奖包括中华医学奖以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其中,他就抗癌协会社会科技奖从奖励内容,推荐机构,评审专家,评审方案等方面一个详细的介绍。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福君教授 

 
 
  放射性粒子治疗植入术的创新和发展

 

  张福君教授介绍了中国近距离粒子治疗的发展现状,粒子植入治疗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他也介绍了自己团队在利用携氧微泡增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D打印模版技术引导粒子植入,以及粒子链技术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最后,他谈到了粒子的机遇与挑战及解决方法与策略。现场反响热烈。
 
  5月26日主会场
 
吴沛宏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肝癌微创与多学科综合治疗2018广州共识
 
  吴沛宏教授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特点出发,分析当下肝癌指南的优点和不足,并介绍了以他为主的亚太专家团队编写的《肝癌微创与多学科综合治疗2018广州共识》。最新版的广州共识突出10大亮点,涵盖肝癌的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在场的专家反响热烈。
 
滕皋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
 
 
 
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滕院长总结了肝癌门脉癌栓治疗的现状,并在大会上展示了其团队利用粒子支架治疗肝癌并门脉癌栓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最后,滕院长对于未来的癌栓治疗策略做了分析和展望。
 
徐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肿瘤异质性及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徐院长指出肿瘤异质性是肿瘤治疗过程中疗效出现明显差异、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肿瘤异质性的定性定量与精准可视化是实现肿瘤异质性多参数指标全面、客观、多角度、可重复性直观评估的重要手段。采用分子影像方法对肝癌肿瘤异质性进行精准成像有望突破肝癌诊疗瓶颈。
肖湘生 上海长征医院

 
 
肺小结节的诊断
 
  结合自己常年的放射诊断经验,肖教授鞭辟入里地介绍了肺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此外,他也从社会的大通病,医学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当下临床上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问题。
 
陆郦工 珠海市人民医院院长


 
中晚期全程管理的新技术及新理念

 

  陆院长结合自己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个体化肝癌类器官的建立及智能药筛,纳米探针功能化及诊疗一体化最前沿、最振奋人心的研究结果。
 
匡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精准诊治

 

  匡院长结合近2年来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微血管侵犯(MVI)的精准的诊断、术前影像预测、精准治疗三个方面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构思到论证均充分严谨,令人受益匪浅。
  此外,大会也见证了我院微创介入科杂交手术室西门子ArtisPheno开机仪式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治疗微创专业委员会交棋仪式,下一届CMITO大会将由湖南省人民医院向华院长及其团队牵头承办。
 
  
  
ARTIS Pheno 开机仪式
 
 

 

湖南省人民医院向华院长接过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的旗帜
 
—————————————分割线—————————————
以下是辅助材料,仅供参考
 
  肖越勇
  纳米刀消融参数设定原则及实践
  IRE消融的5个关键步骤:平行布针
  肝门部胆管癌;体尾部胰腺癌;边界清楚
  肖湘生
  过度医疗: 崇洋: 迷信专家:
  中国将会有自己的:高危人群标准,
  检查方法:详尽的图像重建
  如何看小病灶:实性结节,尽可能做增强CT,或者PET-CT;纯磨玻璃结节,增强没有意义。小气道改变,起源于支气管上皮,理论上所有的病灶都可以看到支气管的改变,管腔狭窄,管壁增厚。
  从社会的大通病,医学哲学的视角,看到了现在医学上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的问题
 
  ……
  前菜上毕,正餐开始。大会主席黄金华教授在开幕式致辞,首先他诚恳的对参会的专家与学者表示了感谢与欢迎,其次他指出肿瘤微创治疗是新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影像导引下的肿瘤微创治疗是基于先进的现代影像技术(CT、MR、超声、DSA等)和微创治疗技术(肿瘤栓塞治疗、射频、微波、冷冻以及海扶消融、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光动力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次大会将以综合会场专题发言为导引,集中分享国内外肿瘤影像导引下微创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围绕“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血管介入治疗、肿瘤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物靶向治疗、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微创治疗与人工智能、肿瘤介入护理等热点领域,集中探讨肿瘤综合微创治疗的创新与发展,并以分会场形式展开深入阐述讨论。这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是影像导引下的微创治疗同仁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也将是和从事肿瘤内、外、放射治疗及其他学科同仁共同交流的一次学术交流研讨会。为广大从事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工作的学者提供前沿信息与交流的平台,促进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学科的蓬勃发展最后,黄金华教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林东昕 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医学发展,
  医学的发展之类的,最后就是预祝大会成功就完了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龚国平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副厅长
  各位上午好,相聚在美丽的羊城
  中国医学发展论坛的召开是异常医学的盛宴,对各位学者的到来祝贺;广东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医疗大省,GDP占超全国的9分之一。进口总额1万亿左右,占全国的1/4。广东省云集了一批高质量的医疗机构,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纲要,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宜居宜业的环境。我们省委省政府重视医药医学的发展。
  再生医学,生物医药。重点医学与肝细胞,中医中药穿刺你;精准医学与肝细胞。广东省临床医学中心的
促进广东省生物医药的政策。
  肿瘤是生物医药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肿瘤领域重点布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肿瘤防治的投入程度。
  中肿是国内肿瘤治疗的领先单位。
  主题是“微创、精准、创新、发展”
  展现多学科的
  我们相信这次活动一定会引起共鸣,引发新思
  为我国宝贵的医学建设建言献策。
 
  复旦大学 王威琪 生物医学工程是把理学,工程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学科。简述了生物医学工程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
  习主席参观联影:对我们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
  我们现在5T,7T,14T的磁共振都在研制当中。
 
  1.超声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
  外科和消融
  各有所长,需要融合
  神经环路调控研究:前沿需求;超声神经调控,神经生物学的机制研究,有希望在未来应用于忧郁症,帕金森上的治疗中。
 
  2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应用。我们关心的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影像诊断智能大数据分析,如何逼近病理
  复旦大学的工作,共同量特征提取,影像组学,乳腺癌诊断
 
  3.大数据:容量大,速度,易变性
 
  4.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
 
  5.颠覆性技术(12项中至少有9项和医疗相关)5G+医疗;机器人
  科技越发展,人文越重要,技术只能实现工具的理性,人文才能实现价值理性。要让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非祸害人类。
  创新理念需要人为,临床医学也需要人文。中国特色社会注意进入新时代,医药领域大有作为。
  从技术到实践到人为,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陈志南院士团队 蒋建利 教授
  免疫治疗——肿瘤治疗新时代
  癌症的发病率;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抗体治疗,细胞治疗,肿瘤疫苗
  CAR-T临床研究的情况,中国是主力军;FDA批准了2项 CD19;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医疗前沿,重编程自己的细胞来攻击致命的癌症。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开的展望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
 
  林东昕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食管癌基因组改变与精准防治
  我国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重度饮酒和食管癌发生非常相关,吸烟,热食冷饮,膳食不平衡,摄入化学致癌物
  基因组的因素:种系基因突变(未发现),遗传突变(SNP?)
  从血液淋巴细胞的DNA,Germline Mutation 种系变异,精准预防
  Cancer DNA, 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精准治疗
  14个基因和位点变异与食管癌相关。
  两个例子:ADH1B,MAF 15%(乙醇脱氢酶)和ALDH2,MAF 27%(乙醛脱氢酶) 酒精代谢是食管癌的关系
  小结:发现多个中国人食管癌的易感基因,这两个可作为食管癌精准防治的生物标志物
 
  发现了SLC39A6突变能够预测食管癌的生存
  增加锌离子浓度,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级联,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GWAS鉴定出11个食管癌易感区段,以SNP为中心
  BRCA1相关蛋白(BRAP),AHSG;BRAP高表达激活NF-kB,通过MMP9和VEGFC表达。
  小结:通过GWAS研究,发现SLC39A6与BRAP在食管癌发展中的重要作为。有望成为潜在的预后指标,指导病人的精准治疗,可能是未来的治疗靶点。
 
  DNA拷贝数改变是食管鳞癌主要的基因组改变:问,在这些区段中,那些决定食管癌恶性表型?
  找到改变食管癌表型的最显著的18个基因
  TIGAR高表达是4-NQO诱导小鼠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进展期许多基因组改变与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相关,TIGAR高表达的癌细胞糖酵解被抑制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预后仍然不令人满意,目前没有专门有效的治疗药物。缺少相关的基础研究,是造成有效治疗方法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揭示和阐明食管癌基因组的改变是实现食管癌精准个体化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基础。晚期食管癌基因组改变非常复杂,涉及许多基因和通路,这给靶向治疗和精准治疗造成巨大的挑战。
 
  杜奕奇
  中国消化道早癌的筛查进展,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胃癌的发展模型(Correa)。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5变量的量表),2019年3月发表在GUT杂志。
  2017年版,早期胃癌筛查的无锡模式
  社区普查,第一轮 血清,第二轮 内镜
  目前筛查了2万多例 ,共发生46例胃癌,早期胃癌36例(78.3%)。
  早期胃癌,ESD手术。
  发展方向:提高早癌筛查的阳性率;新的胃癌筛查的标志物的发现;人工智能分析胃镜影像学;磁控胶囊胃镜辅助胃癌筛查的作用
  与日本相比,我国仍有不足
  中国人群对于Hp认知度的调查
  小结:我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工作刻不容缓,以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为核心的早癌筛查模式已经建立,符合国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用比;预防胃癌,从幽门扩杆菌开始,结肠癌筛查
 
  陆郦工
  目前已建立成熟的3D类器官技术平台,并成功培养出来源肝癌患者的“3D类器官”,体外培养的类器官不仅完美地模拟实体肿瘤的形态特征,并且能维持实体肿瘤的免疫学特征。
  纳米探针功能化及诊疗一体化
  索拉菲尼纳米药物的制备,增加肿瘤细胞的摄取
 
  陆郦工
  中晚期全程管理的新技术及新理念
  个体化肝癌类器官的建立及智能药筛:目前已建立成熟的3D类器官技术平台,并成功培养出来源肝癌患者的“3D类器官”,体外培养的类器官不仅完美地模拟实体肿瘤的形态特征,并且能维持实体肿瘤的免疫学特征。
  纳米探针功能化及诊疗一体化
  索拉菲尼纳米药物的制备,增加肿瘤细胞的摄取
 
  中国抗癌协会 王瑛秘书长讲话
  很高兴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对于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对通道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知道肿瘤的微创治疗是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模式。中国抗癌协会在2005成立了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这个专业委员会发展的很好,很快。刚才看了中山肿瘤30年的宣传片,我感到非常震撼,在吴沛宏以及各位专家的带领下,已经走到了国内No1的地位。这位我们全国树立了榜样和标杆。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发展迅速,每年都召开大会,培训会,对我们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次被评为
  中国抗癌协会1984男成立,30年的发展很快,影响力越来越大;自从樊代明院士当选理事长后,我们的对于也越来越来。肿瘤大会由2年1次改成了1年一次。抗癌协会的发展对于我们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也是推动带动抗癌协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80个专业委员会。我们的队伍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
  这届肿瘤微创治疗大会以“微创、精准、创新、发展”为宗旨,融合和外科,内科,放疗等多学科的最新理念,为肿瘤的综合治疗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匡铭
  肝癌治疗的历史
  技术上的进步;unmet needs在巴塞罗那分期中
  目前的挑战,1.早期发现转移和治疗; 2.如何更有效率地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MVI)的定义:与术后复发率高相关
  MVI精准的诊断:目前因为病理取材的问题,仍不规范;如何取材才能保证阳性率
  MVI的术前影像预测:利用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预测MVI
  针对MVI的肝癌治疗:术后辅助TACE,对于MVI阳性有用
  术后复发,MVI阳性,TACE联合Sorafenib疗效更佳;而MVI阴性,TACE联合Sorafenib与单纯TACE治疗没有差异。
 
  精准治疗复发/转移的肝癌细胞:利用纳米技术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

 
以下是大会期间的
  西门子ArtisPheno开机仪式
  西门子血管介入部总裁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治疗微创专业委员会 
  交棋仪式
  黄金华-张福君-湖南省人民医院 向华院长
   
  梁惠棠
  选择性内照射治疗 SIRT
  SIR-Spheres; TheraSphere
  不可切除的肝癌,伴有门脉癌栓
  对比比较大的病灶,用SIRT,比较早期的,用TACE多
  目前TACE和SIRT的中位生存时间没有差异
  中期肝癌,患者平均1 SIRT, 3.4 TACE
  SIRT副作用少,1天就出院
  利用SIRT降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10-20%)
  总结:BCLC B期,标准TACE,现在用SIRT,部分患者可以降期有手术的机会
  2018年NCCN指南,把TACE,DEB-TACE,SIRT都纳入指南,认为是同等地位的。
  ESMO指南,TACE失败,系统治疗失败后可以考虑
  将SIRT与TACE做了非常详细和系统的对比,结合当下的指南,讲述了SIRT在中期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