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飞计划学术活动报道







会议伊始,我科黄金华主任代表科室介绍了此次参会的团队人员,并代表科室做了《2019年科研工作业绩》的专题报告。在介绍学科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目前科室拥有8位正教授博导,在国内介入学科人才结构方面都是凤毛麟角的地位,其中3位中青年专家均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顶尖专科医院深造的经历,在国内学术界也逐渐斩露头角。更年轻一代都是来自国内不同顶尖医学院校的多学科博士毕业,入科之前按医院要求均要经过3年的博士后培养,以提升年轻人的科研能力。2019年,我科申请并获批各项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29篇,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黄主任特别提到,开放和包容的科室文化氛围,为中青年专家做坚强的后盾,为他们不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使得科室的发展后继有人,学科有传承。我院微创介入科虽然不像传统的外科、内科和放疗科在国内肿瘤学科那样大的影响力,但在老中青三代人的持续共同努力下,科室医教研业绩始终位居医院前三甲,连续多年受到医院的表彰。

河南省肿瘤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科黎海亮主任首先作会议致辞,黎主任首先感谢我科派出强大的专家阵容参加此次“伴飞计划”学术活动,对我科创始人吴沛宏教授及现任的科室主任黄金华教授带领的微创介入团队对他们科室长期以来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深情寄语通过“伴飞计划”作为纽带,多向我们学科团队学习取经,找准目标,使得科室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随后的学术汇报环节,三位中青年专家代表赵明教授、顾仰葵教授和高飞教授分别就有关专题做了汇报。赵明教授从自身临床和科研经历出发,做了《肿瘤介入治疗中临床科研的体会》的专题报告。赵明教授提出了自己几点体会:1.在大量繁重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发现问题,通过阅读并查找相关文献,从中找到科研思路;2.多参加跨学科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多向其他学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也能帮助我们找到科研思路;3.最重要的是要有行动力,否则一切都停留在思想阶段。4.另外搞好科研还要加强团队管理,医生、临床助理、研究生各尽其责,才会有条不紊完成计划。赵教授的汇报引起了两个团队专家的共鸣和赞许。顾仰葵教授汇报了《鼻咽癌放疗后溃烂出血的相关临床与科研》的报告。顾教授在汇报中提及,鼻咽癌是中国特别是广东省高发的恶性肿瘤,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后复发进行二次放疗患者超过1/3的比例会出现鼻咽坏死,溃烂组织向鼻咽深部侵犯累及颈内动脉,患者将出现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死亡率超过90%。介入专科一直充当着出血后救火队员的角色,可是面对这一类出血患者也往往回天乏力。正是因为这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让他想到通过神经介入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将栓塞工作前置避免出血时的被动和高死亡率。目前这项临床工作已获得医院临床医疗新技术审批通过,将挽救大量这种放疗后溃烂坏死病人的生命。这也是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开辟了新的病种的新的介入领域。同时顾仰葵教授也提到,围绕这种新的介入领域,也会催生相应的科研方向,包括基础和临床方面。顾教授的感悟就是:临床新技术和科研思路应该来源于临床问题,并最终服务于解决临床问题。高飞教授分享了《癌栓相关门脉高压介入治疗》的报告,高教授也诚恳的指出,合并癌栓的肝癌,都是很晚期的肝癌,一旦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很多医生都是避而远之,治疗态度相对比较消极,因此在这一领域发力属于冷门研究,但是他的团队秉着不放弃不怕吃苦的开拓精神,通过TIPS开通门脉缓解门脉高压解决出血并改善肝功能,为后续联合系统治疗(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创造条件,为这部分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就是临床工作的突破。


临床工作的进步离不开护理的支持和奉献,在科室三位中青年专家汇报完毕后,何晶晶护士长分享了《如何做好护理科研工作》的报告。何晶晶护长回顾了介入护理专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护理团队始终坚持医护一体化查房,让护理工作紧跟医生的临床工作,这样才能做好护理的科研选题、工作创新。



在整个会议期间,范卫君主任高屋建瓴的引导发言和精彩的总结也为本次会议增色不少,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和对未来的美好畅想,他对这次两院的联合学术交流给予了高度赞赏和期许。在范卫君主任的引领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郭晨阳主任、胡鸿涛主任在学科建设方面和我院的黄金华教授、张福君教授做了深入的互动访谈,对方的两位主任感觉收获满满。随后,河南省肿瘤医院介入学科的中青年专家也分别就他们感兴趣的临床和科研问题和赵明、顾仰葵、高飞教授进行了网络面对面的深度交流。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形式的“伴飞计划”活动会更加精彩。
会议接近尾声,首先我院的张福君教授代表我们团队做会议总结发言,张主任指出,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具有病源量大、病房手术室设备先进、团队人员充足这三大优势。想做好科研工作需要有科研意识和提高科研的敏感性,多参加学术会议,多与不同学科交流讨论,希望今后在“伴飞计划”推进下,两个科室能建立科研学术联盟,通过大数据共享共同提高和进步。河南省肿瘤医院黎海亮主任在会议总结中再次感谢我院专家团队对“伴飞计划”的大力支持,通过此次会议他本人受益匪浅,团队成员也感受到了差距和压力。黎主任指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了追赶先进的目标就会加倍努力。今后要开展更多全方位的合作,在伴飞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