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新武器PSMAPET/CT:让前列腺癌无处循形
在我国,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早期诊断率低,许多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诊疗方面的应用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检测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成为了核医学科的新武器。
一、什么是PSMA?
PSMA全称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是存在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膜的固有膜蛋白,在正常前列腺组织表达较低,但在前列腺癌细胞的表达增加 100~1000 倍,尤其在晚期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表达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见,PSMA相当于前列腺癌细胞的一个“特征性标签”,可以让本来隐藏在体内的前列腺癌细胞“脱颖而出”。
二、什么是PSMA PET/CT?
肿瘤的治疗取决于临床分期,目前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常用的传统影像学手段如CT/MR等,均主要通过解剖形态结构是否异常来做出诊断,当病变比较小或者不典型时,往往会造成漏诊或误诊。而PET/CT同时兼顾解剖成像(CT)和功能成像(PET),更能直观地显示肿瘤负荷以及代谢活性,本质上是评价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因此诊断上会更加精准。而PSMA PET/CT显像实际上是一种靶向显像,用放射性核素(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68Ga)标记PSMA配体后,再经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就能完成显像。其中68Ga具有成像功能,PSMA则具有引导功能,可以引导G68更精准聚集在前列腺癌细胞。大量的研究表明,与骨扫描、CT/MR甚至18F-FDG PET/CT相比,PSMA PET/CT在检测前列腺癌病灶尤其是在低PSA水平的情况下更加具有优势,当PSA水平大于1ng/ml时,PSMA PET/CT的病灶检出率大于75%。基于极高的检出效率,PSMA PET/CT已被EAU指南推荐为生化复发患者的首选检查。
三、
PSMA PET/CT目前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根据以往研究及指南推荐,PSMA PET/CT目前的主流应用是经过根治性治疗(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后生化复发患者的检测。所谓生化复发是指经过根治性治疗后PSA上升且大于0.2ng/ml。另外,也有其他的一些临床应用指征也在慢慢拓宽。例如对于中高危的初诊前列腺患者,可以进行检测明确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的情况,精准肿瘤分期;在前列腺穿刺方面,可以通过确定生物活性靶区来指导靶向穿刺,提高穿刺检出率;在疗效评价方面,可以更加精准反映肿瘤活性的变化,预测早期疗效;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以指导177Lu-PSMA治疗等等。另外,当传统影像学结果与临床观察(如PSA,病理Gleason评分,患者症状等)不符合时,也建议行PSMA PET/CT检查进一步对比明确。当然,也要客观指出PSMA PET/CT不是万能的,也会有一些假阳性(其他新生血管丰富的实体瘤或良性病变也可以高表达PSMA)和假阴性(肿瘤体积过小低于PET分辨率)的情况,因此,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总体而言,以PSMA为探针的PET成像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研发高效优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PSMA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使用18F对PSMA的配体进行标记已正在慢慢成为大热门。因为由回旋加速器生产的18F产量要比由发生器洗脱的68Ga大很多,可以接受更大的检查量,且18F的显像更优,对显像剂量的管理也更方便。放射性药物是核医学科的灵魂,未来核医学科将在前列腺癌诊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