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规范、有序开展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治工作,按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与防控手册V6》指引,核医学科针对核医学特殊防护病房的住院病人和核医学科检查的门诊病人,分别制定了“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医学科病区住院病例)应急演练方案”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医学科PET/CT检查病例)应急演练方案”。
2020年2月26日10时至11时30分,在樊卫主任和梁丽萍护士长的带领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两个应急演练方案在核医学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演练
模拟一男性患者,为碘-131治疗后第3天,突然发热、干咳、乏力(治疗剂量100mCi,当天07:30测量体内残留剂量估算值9.3mCi),住院前其隐瞒曾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流行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运转、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重点场所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控感小组成员肖子正医生介绍演练方案和目的
主管医生陈涛向“患者”询问流行病史与相关情况
控感护士李媚姬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
护送“患者”行融合断层显像
樊卫主任组织专家组会诊
终末消毒准备:配制1000mg/L浓度含氯消毒剂
病房终末消毒
专梯转运护送患者,拟转运患者上负压车往定点医院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演练
模拟一男性患者,在PET/CT检查完后等待确认图像质量期间突然诉发烧、乏力,当班医生查看病人PET/CT图像: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检查前患者隐瞒其居住小区有新冠状病毒肺癌确诊患者。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院内隔离感染门诊转移、重点场所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安排“患者”单间隔离,佩戴隔离防护用品
值班护士为“患者”监测体温
值班医生向“患者”询问流行病史与相关情况
疏散其他候检患者
转移患者至院内隔离感染门诊
候诊区终末消毒
主要参与演练人员合影
通过演练,参与人员对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案更加熟悉,进一步提高我科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技能,建立健全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爆发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