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医学院消化病理专科DhanpatJain及XuchenZhang教授来我中心病理科进行专题讲座

2019-04-28

 
  2019年4月22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消化病理学系主任Dhanpat Jain教授与消化病理专科教授Xuchen Zhang(张旭晨)到我科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两位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结直肠癌AJCC第八版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肝脏肿瘤的诊断及进展》的学术讲座。近100位本院病理医生、内外科临床医生及部分外院医生参加了这次讲座,并引起了热烈反响与讨论。
  Dhanpat Jain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消化病理专家,他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解读了最新版AJCC指南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关于怎样判断是否有浆膜面的侵犯(pT4a),Dhanpat Jain教授给出了他的实战经验,引起了在场听众的热议。Dhanpat Jain教授指出,对于已发生穿孔的病例,虽然肿瘤细胞外侧仍包裹纤维组织及炎症细胞,这种情况依然需要归为pT4a。而对于粘液腺癌,浆膜面出现不含肿瘤细胞的粘液湖,仍应归类于pT3。对于“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 TD)的概念,第八版分期系统坚持认为TD是较差的预后因素,并继续把TD划归为N1c,同时明确TD不改变原发肿瘤T分期。如果不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TD会改变N分期(N0→N1c );如果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TD数目无需计算到阳性淋巴结数量。
  
  

 

  此外,Dhanpat Jain教授还介绍了他参与编写的关于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判断的国际共识相关内容以及淋巴结超分期的内容。讲座结束后,病理和临床医生都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AJCC新分期系统应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踊跃的提问,Dhanpat Jain和张旭晨教授一起讨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Dhanpat Jain教授在讲座后表示,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是非常好的问题,也证明在座的所有人对今天他的讲座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而Dhanpat Jain教授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uchen Zhang(张旭晨)教授作为肝脏病理的专家,他基于WHO分类为大家介绍了部分肝脏肿瘤诊断的难点及新的进展。张旭晨教授从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开始,强调了在穿刺活检中诊断FNH的陷阱。对于肝细胞腺瘤,张教授则通过介绍其不同亚型的特点及分子进展,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了这一类病变。之后,通过多个病例图片的展示以及提问,引起在场听众的积极参与。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张教授介绍了肝细胞癌的新亚型—粗梁索型肝细胞癌(Macrotrabecular Massive HCC ,MT-HCC),并且分享了他个人关于该亚型肝细胞癌的研究结果。而MT-HCC也将作为新的肝癌病理亚型写入今年6月即将发表的WHO分类。此外,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中,张教授推介了Arg-1,HepPar-1, CEA,CD10以及AFP作为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并且给出了相应的病例。通过结合不同的临床病理实例以及分子特征,张教授的讲座帮助在场听众更好的理解了肝脏常见肿瘤。
 
 

 

  Dhanpat Jain 和张旭晨教授一行还参观了科室,科内齐全的设备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他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而在听完科室主题画作“为病寻理”的解释后,两位教授都对科室走廊悬挂的小林老师的画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次与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的学术交流不仅使我们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使我们能有机会向世界一流学府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也将砥砺前行,立鸿鹄志,做追梦人,为将我科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病理科而不懈奋斗。
 
  
 

 

撰稿:晁雪 
摄影:杜雪莹 隋冬梅

 

分享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