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到的爱,让无声的世界不再冰冷
摘要:让初心始终火热,让使命始终发光
2020年的春节前,一位特别的贵州患者住进了中肿放疗一区。说他特别,是因为他和妻子都是聋哑人,沟通各方面有各种不便。
58岁的廖叔因患鼻咽癌,春节前从贵州省来到中肿就诊,经放疗科第一党支部书记韩非教授详细地检查诊断,廖叔在中肿放疗一区接受放化疗。
无声的世界里看病难
尽管很多地区对聋哑人已经基本实现扫盲,通过文字可以实现基本的沟通。然而,如果是关于病情的深入沟通,因为牵扯到专业词语的表达和理解问题,医生和患者之间几乎做不到完全交流。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很多聋哑人如果得了小病就不愿意去医院,一方面,他们觉得没必要折腾,也害怕麻烦到别人;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曾经在医院受到过冰冷对待,医护人员不耐烦的态度导致他们抵触去医院。
虽然表达方式各异 但初心是一样的
廖叔的儿子因为工作原因大部分时间不能来院陪伴,这就给漫长的治疗之旅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做好廖叔身心照护,党支部书记韩非教授医疗组及宣传委员冯惠霞护士长护理团队为廖叔指定了详细的诊疗计划和沟通方法,以保障廖叔顺利完成治疗。

医疗查房就是要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症状、痛苦和需要,并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为了完成医疗任务,治疗组的医务人员想了各种办法:
手语:韩非教授查房时要求下级医生和经管护士们要学些简单的手语,冯护长身先士卒,带头进行学习。

写字板:廖叔受自身条件限制,只能用写字板写出几个简单的字,护士们有时要费劲心思猜患者的想法,时间虽花得更多,但最终都能满意地解决问题。

微信:通过与廖叔儿子微信交流,中肿医护确切了解廖叔及陪人的想法和需求。放疗一区护理组长郑素芬一次次温情的询问与耐心的答复使廖叔顺利度过每一次治疗的难关。

微笑是美好的语言善出奇招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放疗一区的姑娘们还总结出与聋哑患者交流的秘诀:交谈时要非常注意降低表达的语速,有充分的耐心,摸索出合适的交流方式。采取简单的肢体语言示范,实物与动作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微笑是美好的语言,面部表情时刻会影响患者心理反应。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疫情期间,姑娘们都会利用微笑的眼睛给予廖叔更多地鼓励和支持。

编者按:
此时无声胜有声!您有无声的痛苦,他们用周到的照护助力正在经历挫折的您。一千次深情的承诺 也抵不上一次的双手紧握。一万句精彩的言语,都抵不过一个坚定的行动!放疗一区党支部的医护人员用特别的方式给予特别的个体优质的照护,保障了患者整个诊疗计划的顺利进行,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称赞。他们,让初心始终火热,让使命始终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