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林桐榆教授团队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应用”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1月26日,中华医学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201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表彰获得201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中心林桐榆、黄河、李志铭、蔡清清、贝锦新、彭柔君、张玉晶、吴秋良、樊卫、王钊、洪煌明、田莹、李学莹、李芳芳、管忠震完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应用”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目前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青壮年,社会危害大。


成效1:显著提高B细胞淋巴瘤疗效
林桐榆教授项目组牵头中国多中心试验,证实联用利妥昔单抗靶向化疗可显著提高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利妥昔单抗靶向化疗也成为目前中国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广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受惠;项目组同时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一些有效预测预后或者评估疗效的分子指标,并发现与中国B细胞淋巴瘤相关的基因变异。
成效2:找到预防靶向化疗相关性肝炎发生的有效方法
项目组发现B细胞淋巴瘤伴乙肝者在靶向化疗中,易发生治疗相关性肝炎;B细胞淋巴瘤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是其它肿瘤的2-3倍,结果被国际同行证实;项目同时证实在化疗前预防使用拉米夫定,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激活,提高治疗安全性,该成果被世界权威指南美国NCCN指南推荐。
二、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面:
提出个体化诊治新策略, 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

同时,项目组发现手术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该方案可提高3倍生存率;项目组研究发现的治疗方案成为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被美国NCCN指南采纳推荐。
三、首次报道了中国淋巴瘤按 WHO 病理分型的分布情况
林桐榆教授项目组自2002 年在国内创建淋巴瘤多学科会诊团队,至今为止为国内外 4 千多疑难病例明确了诊治策略;组织全国 50 多位专家,对 5 千多病例重新进行中心会诊,首次报道了中国淋巴瘤按 WHO 病理分型的分布情况。
项目负责人林桐榆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淋巴瘤首席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候任主委等多个学会负责人,主编人卫版《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和《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主办亚洲及中国淋巴瘤大会和学习班36次,参加人数超1万人次;研究成果在国内1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