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2018年12月14日至15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化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承办的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广州顺利举行。此届大会邀请到了国内多名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内容涵盖了化疗、肿瘤综合治疗、精准医学、免疫治疗、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方面等的最新进展,为广大参会者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学术盛宴。
学术会议的上半场首先由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的王杰军教授为大家带来2018年姑息支持治疗进展,详细介绍癌症姑息与康复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随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汪森明教授做了“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处理方法”的专题报道,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相关处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而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马冬教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栓的防治做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讲解,他指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晚期肿瘤患者第二大死亡原因,临床中多种恶性肿瘤均与VTE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加强规范和改善肿瘤相关VTE的合理预防,进一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存及提高生活质量。下半场的会议内容同样丰富多彩,来自武汉同济医院的于世英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分享了癌痛治疗药物临床选择策略,强调了癌痛治疗个体化的重要意义。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黄岩教授总结了GPM项目在广东省十年来发展历程,而紧随其后来自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周娟教授详尽地介绍了广东省CINV规范化治疗病房的管理和实践,向大家汇报了无呕病房核查的过程和结果。
癌症康复与姑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为民教授总结并主持了本年度“无呕病房”颁牌仪式。“无呕病房”项目是由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和癌症姑息治疗委员会发起的针对癌症患者CINV规范化管理的创建工作。项目发起后在广东省各地肿瘤科病房陆续落地启动,通过组织项目专家组进行评审验收,此次“无呕病房”挂牌单位共有37家单位。这对提高基层医院肿瘤患者CINV的规范化治疗、对改善基层医院医疗服务和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最后,张为民教授就广东省“无呕病房”项目的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升级方向做了展望。
肿瘤药物治疗多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新机制、新靶点、新思路的新型抗癌药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内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大会聚焦肿瘤学各学科领域最新学术进展,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了学术分享与交流。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潘宏铭教授围绕肿瘤患者的的代谢特征和营养治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通过营养支持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强调了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夏忠军教授及来蔡清清教授分别分享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和“头颈部肿瘤治疗进展”两个议题,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年度学术进展做了重点介绍。消化道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方面,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宇红教授和张星教授着重对胰腺癌和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内科治疗做了年度盘点。张力教授则为大家带来了肺癌领域的学科年终盘点,全面介绍2018年有驱动基因肺癌治疗的学科成果和研究进展。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黄诚教授就驱动基因野生型肺癌治疗的概况做了总结报告。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的伍钢教授则对局部晚期NSCLC的放疗从问题到思考进行了全面剖析。乳腺癌方面,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佳艺教授针对乳腺癌脑转移的预后分析和放射治疗策略进行了精彩汇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王树森教授和袁中玉教授则就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和乳腺癌系统治疗进展进行了系统讲解。此外,淋巴瘤方面,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林桐瑜教授整理报告了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个体化诊治,并引发相关思考。
本次年会汇聚了国内诸多肿瘤专业的名家学者,参会人员对肿瘤学领域综合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分享。大会议题节奏紧凑,内容精彩纷呈,年度盘点干货满满,专家大咖齐聚一堂,现场学术交流氛围热烈,砥砺碰撞学术思想火花,为更进一步规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及全面管理、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我国恶性肿瘤诊治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期两天的学术视听盛宴在热烈的氛围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