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家

蔡木炎
职务:病理科副主任
职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
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DNA损伤复研究
职务:病理科副主任
职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5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在肿瘤医院工作至今,2014年获中山大学医学博士,2016年至2019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培训。
中国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病理青年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DNA损伤复研究,执笔国家权威CSCO胃癌、肠癌指南的撰写;研究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学蓝皮书所引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 Hep、Nature Communications、Protein & Cell、Cell Rep等SCI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项,2020年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奖获得者,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入选广东省广东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创新计划、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重点培育计划。
教育经历
(1)2012.9—2014.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博士
(2)2008.9—2012.12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系,硕士;
(3)2000.9—2005.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士;
工作经历
(1)2021.12-现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任医师
(2)2016.12-2021.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3)2012.1—2016.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治医师;
(4)2005.7—2011.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住院医师。
研究经历
(1)2016.10-2019.07 哈佛医学院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博士后
(2)2015.10-2016.10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访问交流
加载更多
职务:病理科副主任
职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5年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在肿瘤医院工作至今,2014年获中山大学医学博士,2016年至2019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培训。
中国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病理青年专委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瘤病理诊断与肿瘤DNA损伤复研究,执笔国家权威CSCO胃癌、肠癌指南的撰写;研究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学蓝皮书所引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UT、J Hep、Nature Communications、Protein & Cell、Cell Rep等SCI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项,2020年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奖获得者,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入选广东省广东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创新计划、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重点培育计划。
教育经历
(1)2012.9—2014.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博士
(2)2008.9—2012.12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系,硕士;
(3)2000.9—2005.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士;
工作经历
(1)2021.12-现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任医师
(2)2016.12-2021.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副主任医师
(3)2012.1—2016.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治医师;
(4)2005.7—2011.12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住院医师。
研究经历
(1)2016.10-2019.07 哈佛医学院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博士后
(2)2015.10-2016.10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访问交流
部分发表论文(*为通讯作者):
1. Zheng X, Wang R, Zhang X, Sun Y, Zhang H, Zhao Z, Zheng Y, Luo J, Zhang J, Wu H, Huang D, Zhu W, Chen J, Cao Q, Zeng H, Luo R, Li P, Lan L, Yun J, Xie D, Zheng WS*, Luo J*, Cai M*. A deep learning model and human-machine fusion for prediction of EBV-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 from histopathology. Nat Commun. 2022 May 19;13(1):2790.
2. Duan JL, Chen W, Xie JJ, Zhang ML, Nie RC, Liang H, Mei J, Han K, Xiang ZC, Wang FW, Teng K, Chen RX, Deng MH, Yin YX, Zhang N*, Xie D*, Cai MY*. A novel peptide encoded by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ed circMAP3K4 prevents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l Cancer. 2022 Apr 2;21(1):93.
3. Ding GY, Ma JQ, Yun JP, Chen X, Ling Y, Zhang S, Shi JY, Chang YQ, Ji Y, Wang XY, Tan WM, Yuan KF, Yan B, Zhang XM, Liang F, Zhou J, Fan J, Zeng Y*, Cai MY*, Gao Q*.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 in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J Hepatol. 2022 Mar;76(3):608-618.
4. Wang X, Chen H*, Gan C, Lin H, Dou Q, Tsougenis E, Huang Q, Cai M*, Heng PA. Weakly Supervised Deep Learning for Whole Slide Lung Cancer Image Analysis. IEEE Trans Cybern. 2020;50(9):3950-3962.
5. Zhang YJ§, Chen JW§, He XS§, Zhang HZ, Ling YH, Wen JH, Deng WH, Li P, Yun JP, Xie D, Cai MY*. SATB2 is a Promising Biomarker for Identifying a Colorectal Origin for Liver 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s. EBioMedicine. 2018;28:62-69.
6. Wei S§, Dai M§, Zhang C§, Teng K, Wang F, Li H, Sun W, Feng Z, Kang T, Guan X, Xu R, Cai M*, Xie D*. KIF2C: a novel link between Wnt/β-catenin and mTORC1 signal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tein Cell. 2020 Aug 3. (Online ahead of print)
7. Cai MY§, Tong ZT, Zheng F, Liao YJ, Wang Y, Rao HL, Chen YC, Wu QL, Liu YH, Guan XY, Lin MC, Zeng YX, Kung HF, Xie D*. EZH2 Protein: a Promising Immunomarker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Liver Needle Biopsies. Gut. 2011; 60(7):967-976.
8. Cai MY, Dunn CE, Chen W, Kochupurakkal BS, Nguyen H, Moreau LA, Shapiro GI, Parmar K, Kozono D, D'Andrea AD*. Cooperation of the ATM and Fanconi Anemia/BRCA Pathways in double-strand break end resection. Cell Rep. 2020;30(7):2402-2415.e5.
更新日期:202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