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家

沈露俊
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
原发性肝癌及各类肝转移瘤(尤其是黑色素瘤肝转移)的微创介入治疗以及传统介入治疗失败后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原发性肝癌及各类肝转移瘤(尤其是黑色素瘤肝转移)的微创介入治疗以及传统介入治疗失败后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201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工作。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学会兼职:
广东省抗癌协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介入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专业杂志编委: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杂志青年编委
加载更多
职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长:原发性肝癌及各类肝转移瘤(尤其是黑色素瘤肝转移)的微创介入治疗以及传统介入治疗失败后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201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工作。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学会兼职:
广东省抗癌协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微创介入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专业杂志编委: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杂志青年编委
科研基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NA干扰IGF-1R抑制鼻咽癌肝寡转移瘤消融后残留及肝内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801804,起止时间:2019-01~2021.12,依托单位:中山大学,角色:项目负责人(PI)
2.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肝癌生存路径预后方法学及计算机辅助综合治疗,No. 19ykpy200。起止时间:2019-01~2021.12,依托单位:中山大学,角色:项目负责人(PI)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探索诱导调节性T细胞(iTreg)介导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PD-1抗体的耐药机制,2021A1515010479。起止时间:2021-01~2023.12,依托单位:中山大学,角色:项目负责人(PI)
发表论文:
主要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
1.Wu Y#, Shen L#, Qi H#, Cao F, Chen S, Xie L, Huang T, Zhou D, Mo J, Fan W. Surveillance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BCLC Stage 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Achieving Complete Remission: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Front Oncol. 2020 Sep 29;10:574804.
研究意义:探索研究了中期肝癌治疗完全缓解后最佳的复查间隔时间,为尽早发现复发的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2.Yang C, Pan H, Shen L*. Pan-Cancer Analyses Reveal Prognostic Value of Osteomimicry Across 20 Solid Cancer Types. Front Mol Biosci. 2020 Nov 5;7:576269.
研究意义: 从全癌肿的角度探讨了骨化对于癌症预后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Shen L#, Chen Q#, Yang C#, Wu Y#, Yuan H, Chen S, Ou S, Jiang Y, Huang T, Ke L,Mo J, Feng Z, Zhou P, Fan W. Role of PRDM1 in Tumor Immunity and Drug Response: A Pan-Cancer Analysis. Front Pharmacol. 2020 Dec 15;11:593195.
研究意义: 从全癌肿的角度探讨了转录因子PRDM1对于癌症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4.Shen L#, Qi H#, Chen S#, Cao F#, Xie L, Wu Y, Ma W, Song Z, Yuan H, Zhang T, Li D, Wen X, Chen Q, Li W, Zhang X, Fan W. Cryoabl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arterial infusion of pembrolizumab (CATAP) for liver metastases of melanoma: an ambispective, proof-of-concept cohort study.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0 Sep;69(9):1713-1724.
研究意义: 证实了冷冻消融联合PD-1抗体肝动脉灌注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Shen L#, Zeng Q#, Guo P#, Huang J#, Li C, Pan T, Chang B, Wu N, Yang L, Chen Q, Huang T, Li W*, Wu P*. Dynamically prognosticating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survival paths mapping based on time-series data. Nat Commun. 2018 Jun 8;9(1):2230
研究意义: 探索了利用时间序列资料构建生存路径模型对于肝癌患者动态预后预测以及治疗指导的价值,为大数据下的肝癌精细化治疗提供思路。
6.Shen L#, Xi M#, Zhao L, Zhang X, Wang X, Huang Z, Chen Q, Zhang T, Shen J, Liu M, Huang J. Combination Therapy after TAC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acroscopic Vascular Invasion: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versus Sorafenib. Cancers (Basel). 2018 Dec 14;10(12).
研究意义:佐证了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对于控制伴有大血管侵犯的肝癌的治疗价值。
7.Shen LJ#, Wang L#, Wang SY, Xie GF, Zeng Q, Shi F, Zhang Y, Wu M, Shu WH, Pan CC, Xia YF, Wu PH*. Imaging-based multi-level subdivision of M1 category in TNM staging system for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adiology.2016 Sep; 280(3):805-14
研究意义:佐证了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与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对于控制伴有大血管侵犯的肝癌的治疗价值。
更新日期:2021年9月2日